缔冠期刊网

基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的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6-08

黄崇江 李剑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导师的作用,建立了用简单定性分析和模糊数学定量分析方法,对导师进行考核和激励,有力推动导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研究生,高素质的人才。对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提高培养质量有一定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研究生 导师 质量 队伍建设 研究

人才是科技强国的重要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生产力。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研究生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科技发展的将才帅才,这就要将研究生培养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健康有序发展,解决导师的动力机制。只有充分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家和科研院所对人才的需求。

一、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必要条件是导师遴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导师。导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设一门课程、编写一本书、洞察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因此,导师的遴选,必须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目前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培养研究生。

二、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教书育人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各个环节中,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相长,互相沟通与交流,相互选择才能有效。

1.导师的能力。需要渊博的专业知识、学科领域前瞻性、该领域的学术地位等能力的信认。

2.在开题报告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开题报告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关键。学生的大量的文献阅读是与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风险分析措施、预期成果与水平等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

3.导师在培养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导师对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各种问题的解决程度、观点结论和解决方法等进行不定期检查,还要经常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座谈是必须的。

4.导师教学成果可测性。学生毕业时在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系统完整的学位论文、科学研究创新和素养、后期科研能力的成长等,这些都体现导师教学成果,是否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适应科研工作,能否在该领域中有一定发展潜力。

5.导师上课。从本单位学科专业需求的角度、根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形成一个符合本单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针对工程实践性强的科研精品课程。对研究生毕业更快适应科研工作环境提供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保障条件。

三、研究生导师考核的定量化和定性化

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导师制度。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对关键问题进行指导;保证研究生的工作条件;关心研究生的研究进程;审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等,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对导师的考核,关键是学生的成果来评价。要适应科研工作和社会,这就是最好的评价机制和效应。因此,导师的作用、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必须对研究生导师进一步的考核。通过简单的或模糊评价体系,对导师进行综合评判。

2013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实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全方位发展的目的,组织有关专家对开设的课程开展了现场听课、课间及课后提问、讨论、评议打分的评估工作。设置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表,分9个指标对导师进行定性评价。《光电子学引论》课程,评估组评分为98分,学生评分为100分。其他导师教学也获得较高分数。专家和听课学生对我所研究生整体教学水平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设计了对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与指导能力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进行权重配比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同简单评价定性评价方法相一致。

四、研究生导师考核的激励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基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的全过程,同时给予研究生导师一定的激励作用。我所历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总结和积累,提出了研究生导师的激励办法,极大推动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导师任职资格的确定。如果在6年任期内没有招生到研究生,是博士生导师降为硕士导师;硕士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想成为研究生导师,按导师任职条件重新申请审批,实行动态管理。并用每位导师按照生导师比为不超过6:1,最佳生导师比为4:1,控制导师招生学生人数。

2.研究生导师的岗位培训。参加院研究生部组织的培训外,还积极参加所组织的岗位培训、讲课以及开设讲座,并推荐到国内著名高校兼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3.导师奖励。院研究生部给予导师岗位津贴外,所相应再按研究生培养人数加一份导师岗位津贴。在对研究生评选优秀毕业生和优秀论文等各种荣誉的基础上体现激励时,同时也对研究生导师有相应奖励,与学生共享荣誉。

五、研究生导师考核激励的效用

经过以上的方式对研究生导师进行激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效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招生时,导师都积极主动参加宣传,自己主动找干活做事的人,做到精挑选细学生。特别注意学生的潜力,将学生当作自己的科研助手、科研骨干、接班人、衣钵传人加以培养,毕业后留下工作,为学生安心学习做好铺垫,为院所培养优秀科研人才。

第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按研究生培养方案量身为学生制定培养学习计划。有的导师将整个课题组成员介绍给学生,配备最高到5个副导师,每月听取一次工作学习汇报,注重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加强学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有的导师在做推荐免试研究生时选中了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做毕业设计时,让学生到所里做毕业设计,提前介入科研活动,进行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热身,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作科研,多接触科学前沿,更好激发和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大胆地思考和解决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研究生论文准备阶段和论文答辩,更是认真仔细,把握关键,严格学生质量。仔细反复修改论文,注重每个数据和结论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要进行预答辩。对于博士研究生还注重创新性以及学生发表高质量多篇论文,力争创优秀毕业论文。

总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研究生导师,要注重提高导师对研究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热爱,乐于教书育人。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考核、激励以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2]胡锦涛.鉴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08年

[3].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2010年

[4]黄崇江,陈军,王炳仁,邓建军.科研院所团队培训的挑战与应对[J].继续教育,2011(7)

[ 5 ]黄崇江.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培养初探[ J ] .继续教育,2009(9)

[6]黄崇江.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训 保持科研竞争能力[J].继续教育,2003(S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