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道至简——针刀疗法

2022-06-08

策划/冰缦

文/中日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李石良主治医师刘乃刚

题图摄影/阎彤

针刀疗法是在已故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朱汉童先生于1976年发明的小针刀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疾病的临床新方法。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针刀疗法吸收了中医针灸学的精髓,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外科手术学以及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体现出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针刀疗法自发明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经过众多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的研究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系,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开始仅限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扩大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对相关期刊文献的统计结果显示,现已公开报道的针刀疗法治疗的疾病种类已多达145种。

针刀疗法是以针刀为治疗工具,以独特理论(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理论等)指导临床实践,对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全新的理解。这种疗法尤其注重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确切:如果诊断正确,治疗得当,有时确可立起沉疴.解决困扰患者多年的顽固病症:而其治疗工具仅需一枚小小的针刀,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在笔者所做的一项临床科研工作中,纳入研究的8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的17%经1次治疗就获得了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这些患者的头痛都是罹患多年,辗转多地求治而无效的痼疾。针刀是什么

什么是针刀呢?针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给出的定义是:凡是以针的理念刺人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可称为针刀。因此,针刀可以说是一大类治疗工具的总称。常用的针刀有14型、39种,它们粗细不一,长短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似针而非针,却亦针亦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和针灸针一样,针刀也是细长形状,从远处看确实像一根针,但与针不同的是,其末端不是针尖形状,而是一个扁平的刀刃,这种刀刃可以是平刃,也可以是斜刃或其他形状的刀刃,又像针又像刀,所以叫“针刀”。和针灸针一样,针刀也是需要刺人人体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如果不做特殊的设计,在尖端刺人人体后,其刀刃的方向就无法辨别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了解刀刃的方向,避免伤及重要组织结构,同时又便于操作者握持和操作,朱汉章教授在针刀的尾部设计了一个扁平的、与尖端的刀刃呈同一平面的刀柄,而且他还特意将这个刀柄设计成扁葫芦状,寓意悬壶济世。

针刀像针一样刺入人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在针刀进入人体到达治疗部位后,又可以通过其尖端的刀刃进行切割、松解、剥离,发挥“刀”的作用,使治疗作用达到最大化。由于是在体内操作,因此操作者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针刀疗法是建立在精细解剖、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等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的临床技术。由于针刀疗法确能解决一部分临床问题,几十年来,吸引了各个学科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的参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自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这就是一门崭新的中医学科——“针刀医学”。

针刀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针刀疗法的诞生,源于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正如朱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为学生作演讲时所说:“针刀首先是一个灵感,接着是一个技术,后来发展成一套理论,一个理论体系。”

话说一个老木匠在干活时,不慎被斧头砸伤了手。到省城大医院拍片,虽未伤着骨头,但手肿胀严重,后经治疗,红肿消了,可手再也无法屈伸活动。百般求医未果的情况下,老木匠在1976年的春天找到了当时的朱汉章大夫,.朱大夫握着老木匠的手,经过一番思忖,进行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他拿来一根9号注射针头,将前缘敲扁,然后刺入老木匠受伤的手掌中,并用针头向左右两边切刺剥离。半分钟后,他拔出了针,将患者的手掌拉直,又合上。老木匠的手能活动了!三天后,老木匠竟然又自如地操起了斧头!

这个病例使朱教授深受启发,结合从医以来的临床和理论积累,他意识到,这种针状的微型松解工具对一些骨伤科疾病完全可以替代西医的“大松解术”。于是,朱教授设计了一张图纸,将针灸针加粗,前端制成刀刃状,后端安上扁平的柄,以便掌握刀刃运行的位置和方向。他称这个融合中医针灸针与西医手术刀为一体的新型治疗工具为”小针刀”。从此,小针刀诞生了,同时也开启了朱教授对针刀疗法的艰辛探索历程。

1978年,小针刀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法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了重点科研课题。1980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几家大医院对小针刀疗法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证检验,1984年通过了专家鉴定,标志着”针刀疗法”的正式诞生。

此后,朱汉章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针刀疗法的推广工作,针刀疗法在中华大地得以迅速发展,同时逐渐传播到五大洲几十个国家。2006年10月,朱教授在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讲学时,终因疲劳过度,突发心脏病而倒在了讲台上,后因医治无效驾鹤仙去,一时间,整个针刀界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按照通常的逻辑,创始人的离世不可避免地要对他生前所推动的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但就像朱汉章教授曾经在主题为”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的第27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所说的那样,是骗术都不可能长久,是科学终将发扬光大。尽管朱教授离开了,但是针刀疗法的魅力却并未丝毫褪色。近十年来,针刀从业者、研究者队伍扩大的速度从未有过丝毫的减慢,越来越多的三级甲等医院及大学、医学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受到针刀疗法魅力的感召而投入这一医学新领域的探索,使得针刀疗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上,针刀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的西医手术治疗方式;在教学方面,纳入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刀专业规划教材,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针刀专业教育体系;在科研方面,不断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资助,基础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在行业方面,建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以及各省市级的基层针刀专业学会,促进了针刀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针刀可治疗哪些疾病

针刀在临床上往往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采用针刀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对针刀治疗的疗效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到底哪些疾病适合于针刀治疗呢?

从目前针刀临床应用来看,以下9大类疾病是针刀治疗的主要适应证。

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如肩周炎、网球肘、肩胛提肌损伤、冈上肌损伤、菱形肌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中肌损伤、梨状肌损伤、坐骨结节滑囊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足跟痛等。

2.关节疾病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脊柱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神经卡压综合征如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4.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

5.脊柱相关疾病一些临床表现类似内科或妇科疾病但实际发病原因在于脊柱结构失调的疾患:如眩晕、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痛经、月经不调等。

6.脑瘫、先天性斜颈等儿科疾病

7.鸡眼、胼胝、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

8.耳鸣、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五官科疾病

9.肛裂、痔疮等肛肠科疾病针刀治病的科学原理

前面提到,针刀疗法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对一些“疑难杂症”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针刀是通过什么原理来治疗疾病的呢?为什么会取得显著的疗效?

这是因为针刀疗法对疾病的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朱汉章教授提出了四大病因病理学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理论、骨质增生的力平衡失调理论、经络电生理线路理论、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目前,众多学者正在对这四大理论进行研究以确定其科学性。也许,对于很多疑难疾病而言,治愈它们的金钥匙就在其中。

以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理论为例,朱汉章教授认为,造成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动态平衡失调。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能够自由地活动,叫作动态平衡,反之叫作动态平衡失调。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因素有四类,即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机体受到各种因素损伤以后,导致组织坏死、瘀血凝滞、炎症渗出,继而发生机化、粘连,并且形成瘢痕,引起局部软组织挛缩。粘连、瘢痕、挛缩一旦形成,很难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吸收和消除。软组织在体内的相对运动遭到破坏,造成了动态平衡失调。这些病理因素在体内的存在,是慢性软组织损伤诸多症状的主要根源。局部软组织挛缩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张力增高。异常增高的局部张力能够压迫神经、血管等体内多种重要组织,或者改变正常组织的力学状态,引起各种疾病。慢性软组织损伤迁延日久,局部微循环都会受到影响,形成堵塞。

而对于骨质增生的发生,朱教授认为根本病因是人体内的力平衡失调所致。骨质增生的部位一般都有软组织附着,而且骨赘的纵轴方向都和软组织牵拉的作用力方向一致。这是因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动”的时间久或强度大就极易产生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肌肉和韧带痉挛、挛缩,在其附着点处产生应力集中;人体的代偿机制为了加强肌腱和附着点处的强度,就输送大量的钙和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骨刺或肌肉钙化、骨化。这是人体的拉应力异常导致的骨质增生。

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和骨质增生的力平衡失调理论,使得临床上应用针刀治疗大量棘手的软组织疼痛和骨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疾病有了可循的理论依据。

针刀治疗后的伤口有多大

针刀治疗后的伤口到底有多大?这是很多人刚接触针刀治疗时的疑问。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一听到“刀”就是要开口,就是要切开,必然会有伤口。在我们的临床中,甚至有患者会直接问:”医生,针刀手术要切多大的口子啊7需要缝几针?需要住院多长时间啊?”

其实,针刀治疗是没有切口的,只会留下几个小小的针眼。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针刀直径仅有0.5~1毫米,治疗后所留下的针眼一般会在2~3天内完全愈合且根本不会形成任何瘢痕。由于其创伤极其微小,治疗后稍事休息即可离院,不需要住院治疗。

针刀疗法有什么禁忌

针刀疗法作为一种闭合性软组织微创松解术,尽管创伤极其微小,但若不了解针刀的禁忌证,也会对患者造成损伤。以下7种情况通常是不适宜进行针刀治疗的。

1.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此时患者应积极进行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针刀治疗。

2.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或肌肉坏死者这种情况下,施行针刀治疗可能加重感染和肌肉坏死。

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这说明局部可能有急性炎症,应积极查清病因,对症治疗。若深部有脓肿,针刀治疗可使脓肿扩散到周围组织,使病情加重。

4患有血友病者或其他出血倾向者这种情况下接受针刀治疗有可能出现治疗部位止血困难,甚至形成血肿。同样的道理,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接受针刀治疗时应向医生说明,以便医生做出恰当的处理。

5体质极度虚弱者相对而言,针刀治疗比针灸治疗的刺激量要大一些,尽管医生通常会采取局部麻醉措施,但往往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因此体质极度虚弱者不适宜接受针刀治疗。

6血压较高者由于针刀治疗的刺激可能会加重血压升高,因此血压控制不良者接受此治疗会有一定风险。

7.畏惧针刀治疗者在这种情况下,勉强接受针刀治疗有可能会出现晕针等现象。针刀治疗后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作为一种极微创治疗,尽管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或后遗症,但针刀治疗后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术后72小时内应保持针刀施术区清洁干燥,避免针眼感染。

2不宜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治疗部位充血。

3.充分休息,不可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4若治疗后患者发现局部青紫、肿胀、疼痛,或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妥善处理。

5临床上有一些疾病,如狭窄性腱鞘炎,针刀治疗确实可能一次治愈,但大多数病种需要多次治疗,接受治疗前应向医生详细了解。

针刀疗法的前景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针刀疗法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临床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与疼痛方面,广受好评,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针刀疗法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从目前的临床来看,针刀治疗的范围仍可能进一步扩大,针刀疗法的优势病种有可能不断增多。笔者所著、已于2014年出版的《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书,就增列了颈源性头痛、鼻炎、耳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拇外翻等以往不曾涉猎的新病种。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颈肩腰腿痛及慢性疼痛患者逐年增多。针刀治疗具有简(操作仅需一副手套、一枚针刀、一块纱布)、便(对施术条件的要求不高,可在基层和社区医院推广)、廉(不需要住院,缓解病痛所需总体费用低,大大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验(对适应证内的病种有满意的疗效)的特点,而且针刀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