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冻疮的疗效观察

2022-06-08

摘    要: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冻疮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冻疮患者116例,均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结果:治愈90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87.07%。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冻疮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冻疮 当归四逆汤 冻疮合剂 疗效观察

冻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亦称冻疮。冻疮病程缓慢,如通过规范治疗和预防,气候转暖后可自愈。一般每年仍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严重身心困扰[1]。本研究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冻疮,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容易复发。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冻疮患者116例,男57例,女59例;年龄18~30岁32例,31~40岁45例,41~60岁39例;病程3 d~1个月。
诊断依据:(1)有低温环境下停留较长时间的病史。(2)全身性冻疮:有严重冷冻史。初起时寒战,体温逐渐降低,以后出现头晕欲睡,四肢无力,感觉迟钝。进而神志不清,呼吸变浅,脉象细弱。(3)局部性冻疮:多发于手、足、鼻尖、耳郭和面颊等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轻证:初起受冻部位皮肤先呈苍白,继则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红,中央青紫,冷痛,或感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瘙痒,胀痛。重证: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呈灰白或暗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水疱破后出现糜烂或溃疡,甚则肌肉筋骨坏死。
证候分类:(1)阴盛阳衰:四肢厥逆,恶寒倦卧,极度疲乏,昏昏欲睡,呼吸微弱。苔白,脉沉微细。(2)血虚寒凝:形寒肢冷,局部疼痛喜暖。舌淡而暗,苔白,脉沉细。(3)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苍白或萎黄,疮口不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4)瘀滞化热:发热口干,患处暗红微肿,疼痛喜冷。或患处红肿灼热,溃烂腐臭,脓水淋漓,筋骨暴露。舌暗红,苔黄,脉数[2]。
治疗方法:(1)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桂枝15 g,白芍20 g,细辛3 g,当归15 g,大枣10 g,生甘草10 g,小通草1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刺蒺藜15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5 g,蜈蚣2条,泽泻20 g,茯苓20 g,忍冬藤30 g,葛根20 g,丝瓜络10 g,鹿角霜15 g,炙黄芪30 g,透骨草10 g,上肢加桑枝15 g,姜黄15 g;下肢加川牛膝15 g,独活15 g;耳郭加川芎15 g。上药先用冷水泡30 min,大火煎开,小火煎15 min,每次取汁150 m L饭后口服,1副药用2 d,3次/d。(2)外用冻疮合剂,药物组成:艾叶30 g,透骨草30 g,茵陈30 g,苦参60 g,龙胆草30 g,三棱60 g,莪术30 g,紫草30 g,地榆30 g,藿香30 g,香薷30 g,千年健30 g,伸筋草30 g,石楠藤30 g,细辛6 g,桂枝30 g。水疱破溃,渗出明显者加用蒲公英30 g,白头翁30 g,五倍子30 g。上药先用冷水泡30 min,大火煎开,小火煎15 min,用纱布过滤取汁1 500 m L,待药水变温,浸泡、湿敷患处,15 min/次,1副药用2 d,2次/d。连续治疗14 d以后观察疗效,半年后电话随访。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创面愈合;(2)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疮面未完全愈合;(3)未愈:全身及局部情况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结果

116例患者经过14 d治疗观察后,治愈90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7.07%。治愈者半年后电话随访均无复发。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诉不适,无不良反应发生。
例1:患者,男,48岁,2017年1月12日门诊就诊。主诉:双手足、耳郭红肿瘙痒疼痛1个月,加重3 d。病史:患者诉1个月前因受冻后致双手足、耳郭出现红肿,发紫,肿痛,瘙痒,受热后加重,经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冻疮软膏”治疗后,稍有好转。3 d前病情加重,皮疹增多,肿痛、瘙痒加重。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为求中医治疗,今日就诊。刻下症见:双手足、耳郭红肿,发紫,可见绿豆大水疱,部分破溃,渗出明显,纳可,二便调,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冻疮。治疗方法:(1)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2)外用冻疮合剂。连续治疗14 d以后观察疗效。双手足、耳郭皮疹全部消退,已无红肿、瘙痒、疼痛。半年后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中医认为冻疮是因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皮肤紫红麻木刺痛,或局部肌肤坏死,甚者可致全身冻僵。相当于冻伤。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此病是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是对冷发生的异常反应。本研究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和冻疮合剂外用治疗冻疮,疗效显著。方中: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功效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小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经,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刺蒺藜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忍冬藤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通络。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效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胃、肺、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活血下乳。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功效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炙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透骨草味甘辛,性温,入肺、肝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桑枝味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利关节;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川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燥湿止痒之功。冻疮患者多因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络瘀阻,而生冻疮。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故口服治疗冻疮屡试不爽。外用冻疮合剂方中[3]: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透骨草味甘辛,性温,入肺、肝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湿热、退黄疸。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肺、肝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三棱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紫草味甘、咸,性寒,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地榆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香薷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千年健味苦辛,性温,入肝、肾经,功效祛风湿、壮筋骨。伸筋草味苦、微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石楠藤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功效祛风湿、舒经络、强腰膝、除痹痛。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白头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燥湿止痒之功。清代·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4]。”皮肤病外治一是应用外用中药局部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而使病愈;二是皮病外用,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调理经络、气血、脏腑而治皮病之因使病愈。故此法标本兼治,起效迅速持久而不容易复发[5]。应用此法治疗中,要注意药水不要太烫,不需要熏蒸,只需要浸泡和湿敷患处就可以了。在治疗中及治疗后注意保暖,不能烤火,以免影响疗效,反复加重。此法简验便廉,配伍合理,效如桴鼓,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起凤,周德瑛.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1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3]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8-59.
[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刘复兴,欧阳晓勇.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