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观察

2022-06-08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娩出后均置于保温箱中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吮奶量(41.35±9.87)ml、吮奶速率(6.39±1.84)m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体质量(2258.86±163.54)g,高于对照组,其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10.52±2.1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显着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体质量恢复时间。
  关键词:早产儿 口腔运动 干预 喂养

  早产儿的口腔、气道、延后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出生后对吸吮刺激灵敏度较低,经口喂养难度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升,但由于部分被救活患儿因生理、环境、疾病原因致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1],使住院时间较长,严重降低早产儿生存质量[2]。有报道指出,虽然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协同能力较差,但胃肠道已基本可适应肠内营养。因此,实施有效的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喂养效果,为早日实现经口喂养创造条件。常规喂养方式干预时间较长,易引发早产儿吸吮疲劳,喂养效果不甚理想[3]。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胎龄32-34周,平均胎龄(33.98±1.18)周;头围25~32cm,平均头围(28.69±1.73)cm;出生体重1500~2000g,平均(1865.67±38.67)g;Apgar评分8-10分,平均(8.85±0.69)分;住院天数20-30d,平均(20.29±2.76)d。对照组中,男13例,女16例;胎龄32~34周,平均胎龄(33.74±1.22)周;头围25~32cm,平均头围(29.03±1.84)cm;出生体重1500~2000g,平均(1875.57±39.02)g;Apgar评分8-10分,平均(8.94±0.73)分;住院天数20-30d,平均(15.56±2.81)d。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禁食、鼻饲喂养的早产儿;⑵生命体征稳定;⑶无合并消化道畸形的;⑷监护人书面签字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排除标准:⑴严重感染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⑵先天性畸形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⑶食道闭锁;⑷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者;⑸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娩出后均置于保温箱中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每天喂养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15min/次。而后经奶瓶喂养,对奶瓶中未吸吮完毕的奶量实施胃管喂养。喂养时做好早产儿颈部保护,控制喂养速度,喂养结束后,床头抬高30度,协助早产儿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呛奶。根据早产儿体质量、消化情况、日龄适当调整喂养量。当早产儿每日奶量可自行完成时,可过渡至经口喂养。喂养频率及喂养量严格按照早产儿喂养规范实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具体如下:⑴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小组:选择1名儿新生儿科主治医师、1名专科护士长,2-3名有丰富新生儿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组成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小组。明确分工。主治医师负责制定早产儿治疗及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护士长负责监督执行方案的实施,专科护士负责具运动干预的具体操作。⑵干预时机:在喂养开始前15min实施干预,患儿保持安静状态,按摩过程中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按摩后进行奶瓶喂养。⑶干预方式:(1)口腔按摩:a.口周按摩:按照左右面颊、上唇中部、嘴唇联合、下唇中部、右唇联合步骤实施按摩。其中,左右面颊包括耳垂至嘴角范围,1min/次;上唇按压范围包括从鼻底部至上唇中央、从右侧鼻翼至右侧上唇角、从左侧鼻翼至左侧上唇角,1min/次;下唇按压范围包括从下巴底部中部至下唇中央、右侧下巴底部至右侧下唇角、从左侧下巴底部至左侧下唇角,1min/次,所有操作均使用食指完成。b.口腔内按摩:戴无菌手套按照舌、上颚、牙龈步骤实施按摩。其中,舌部是从口腔中部开始,由后向前按摩;上颚是从前方硬颚至软腭按摩;牙龈是从牙龈外侧中央至右口角、牙龈外侧中央至左口角按摩。所有按摩均由小指完成,每个部位重复操作2次。(2)口腔支持:护士用双手托起早产儿头、颈、肩部,一侧大拇指延嘴唇方向压迫面颊,另一侧用无名指压迫,避免溢奶,提高奶液喂养效率;使用一侧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将奶瓶固定,小指压迫下颌底部,稳定下颌,帮助吞咽。连续吞咽6-8次后,移动奶嘴至唇角,待早产儿呼吸5-10s后再次喂奶。
  1.3 评价指标
  ⑴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4d,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吮奶量、吮奶速率。入院当天.由研究者根据病历收集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由研究者和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记录经口喂养总奶量、进食初5 min的摄入奶量和所用时间.并计算吮奶速率。吮奶速率=每分钟奶液摄入量/吸吮时间。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段空腹体质量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空腹体质量:早产儿出生空腹体质量。体质量测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4d9:00由专人负责测量两组早产儿的空腹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性评估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吮奶量(41.35±9.87)ml、吮奶速率(6.39±184)m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s)] 
  
  2.2 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体质量(2258.86±163.54)g,高于对照组,其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1052±2.1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比较[(±s)]
  

  3 讨论

  新生儿吸吮功能呈现节律性发育特点,通常情况下,胎龄13周时,胎儿可在母体内表现出吸吮行为,胎龄7-28周时,胎儿可准确定位乳头,胎龄30-32周是初步形成吸吮功能,胎龄33-34周吸吮模式形成,可快速低压吸吮,胎龄34-36周时,吸吮、吞咽功能发育完善,胎龄40周时,吸吮功能完全成熟。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以下娩出的新生儿。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吸入营养后,营养的吸收需经全肠外静脉营养、肠内外联合营养及全肠内营养三个阶段[4-6]。
  根据吸吮表现,新生儿吸吮运动可分为营养性与非营养性吸吮两种。其中,非营养性吸吮是指给予早产儿安抚奶嘴,增加其感官刺激。营养性吸吮为新生儿获取营养的主要吸吮途径,主要通过舌部运动完成[7-9]。早产儿舌部运动呈现为不连续(上接第581页)运动、随意性运动、震颤、扭曲等多种不成熟运动模式,可引发吸吮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吞咽不协调、吸吮功能差、无吸吮、吸吮无力、溢奶等症状[5]。因此,临床对早产儿的喂养干预应以促进吸吮、吞咽协调发展,提升经口喂养安全性为原则。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是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干预小组、明确干预时机、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与口腔支持等措施,刺激唇部、颌部、舌部、咽喉部、软腭等吞咽器官,改善吸吮、吞咽肌肉群,促进口腔生理功能发展,改善口腔功能。研究表明[10-12],早产儿给予口腔运动干预后,其吮奶量、吮奶速率、出院时体质量、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优于实施常规喂养方式的早产儿,提示口腔运动干预可显着改善早产儿吸吮功能,优化其喂养表现,增强其吸吮、吞咽功能,促进早产儿体质量恢复,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创造条件[13-15]。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有积极意义,可帮助早产儿建立吸吮、吞咽反射,提升口腔协调性,显着增加吮奶量,提升吸吮速率,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同时,给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的患者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短。进一步证实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喂养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方面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16]。
  综上所述,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显着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体质量恢复时间,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旭,易莉娟,曾子,等.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04-811.
  [2]王燕,崔慧敏,李胜玲,等.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3):363-368.
  [3]杜钦霞,骆丽华,刘冬云,等.综合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9,27(5):304-308.
  [4]李玲玲.口腔运动护理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及喂养表现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192-4193.
  [5]王建平,王逸扬,周迎春,等.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时机对不同胎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9,18(10):39-42.
  [6]陈芳.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74-976.
  [7]司徒妙琼,李艳.口腔运动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22(14):26-28.
  [8]司徒妙琼,李诺,甘水凤,等.音乐联合口腔运动干预疗法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2(11):5-6.
  [9]涂满梅,辛萍,王丽丽,等.不同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2(33):128-129.
  [10]黄朝梅,高平明,邵巧仪,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9,44(5):612-615,620.
  [11]韦毅,秦吉秀,唐瑜,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8(4):44.
  [12]王正新,孙娟,董梅花,等.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22(13):129-131.
  [13]杨春燕,刘凤敏,周丽英,等.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031(2):150-154.
  [14]陈喻萍,梁丽清,陈丹,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4):652-654.
  [15]张连英,唐英姿,邓海,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56):1-2.
  [16]林丽妮,王丽.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1(3):73-7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