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让生成“预约”精彩——由《詹天佑》一课教学说开去

2022-06-08

赵万文(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223154)

《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列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讲述了清朝末年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文中第4自然段第1句话是这样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一次,执教这篇课文讲到这句话时,我请学生给“毅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有学生说“坚决”,也有说“坚定”,还有说“毫不犹豫”。我均一一板书。

这时,班长潘言站起来说道:“我仔细读了课文,觉得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他是犹豫过的。”一听这话,同学们都愣住了,我也很诧异。几秒钟之后,马上有人反驳:“不可能,面对困难,面对嘲笑,面对国家安危,他犹豫了,这样的人怎么算得上是一个爱国工程师呢?”绝大多数学生点头称是,只有班长潘言还不依不饶,坚持自己的意见——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犹豫过。

我本想解决“毅然”这个词的词义便作罢,谁料,生成的问题竟直逼中心!其实,我预设的答案是——“毫不犹豫”。面对困难,面对敌人的阻挠和嘲笑,毫不犹豫接受任务的詹天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国工程师,如果他犹豫、他胆怯,这样的懦夫怎能得到大家的尊敬?也就不可能有《詹天佑》这篇课文了。但我知道,班长潘言本来就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不透彻理解的情况下,她绝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想法。

我迅速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有了!课文中有很多反映詹天佑爱国的句子,找出它们,就能推翻潘言的观点。我看到又有这么多同学都不同意她的看法,何不借他们的口去说服她呢?

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课文,为各自的观点寻找依据。同学们饶有兴趣地默读着课文,有的还批批画画。

几分钟过去了,我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观点及依据。

有的说:“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我认为詹天佑会犹豫。你想,那里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有葬身谷底的危险。”有的说:“我不同意,个人危险绝不是詹天佑犹豫的原因。那里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要修筑铁路是十分困难的,就连有着良好教育、有着先进设备的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有学生立即接上:“我补充,帝国主义者说清朝政府如果动用本国的工程师,他们就不再过问。我想,他们敢这样要挟,肯定对于华北西北一带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作过估计。”

大家的讨论仍在继续,却逐渐倒向了潘言一方的观点:

“我觉得在帝国主义的嘲笑面前,詹天佑也犹豫过。嘲笑令詹天佑气愤,更令他有了用事实说话的决心,所以他在修筑铁路时,不断鼓励自己‘一定要把它修好’。但现实条件太差了。”

“中国人民的期望,也是詹天佑犹豫的原因。这条铁路寄予了中国工程师的厚望,寄予了当时清朝政府的厚望,更寄予了全国人民的厚望。”

“我想,詹天佑作为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他在犹豫之后,又毫不犹豫了。”

至此,课堂再次“卡壳”。

课后,回到办公室,我回顾了课堂上的这一细节,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这篇文章很多教师都上过,我也上过五六遍了,从来没有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至多就是对詹天佑设计的几条线路不理解,经过讲解明白后无不对詹天佑表现出崇拜。因为书上说詹天佑爱国、说詹天佑杰出,学生就认为他爱国、他杰出,甚至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詹天佑就应该是那样的。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普遍实施,新理念的逐渐渗透,课堂生成不断出新、出奇。

那么,面对“千姿百态”的课堂生成,教师该如何引导、应对,让生成“预约”精彩呢?

一是给生成定“性”,巧妙引导。

课堂生成可能是有意义的,可能是无意义的;可能是重要的,也可能是不重要的。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我们该如何取舍?什么样的生成一带而过?什么样的生成深入探究?我想起了学生选择作文素材的标准——跟中心无关的,不写;跟中心有关但关系不大的,略写;跟中心有密切关系的,详写。这两者间其实不无关联,只是学生选择素材的依据是所写文章的中心,而我们判断生成是否该摒弃或该深入研究的依据,正是文本所反映的中心。

比如,一位教师上《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有学生问:“插图中为什么法布尔的头发是黑色的?”这样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可能学生会有兴趣,但教师无需引导探究。又如,我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当讲到“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好想去那里游泳!”另一位学生立刻接上:“那里烧烤肯定很棒!”班上刚刚组织过烧烤,学生仍意犹未尽。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文本,这个问题与文本有密切的关系,值得探究。

不过,对于突如其来又看似游离目标的生成,有时也可以“拿来”。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江雪》一课时,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一个学生质疑:“既然已经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大冷天,江面都已经结冰了,他怎么钓鱼呢?”其他学生争先解答:“他先把江面砸个窟窿,再钓鱼,也是可以的。”“一些大江即使冬天也是不会结冰的。”薛老师意识到学生的探讨已经远离文本,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义了,便顺势引导讨论的走向:“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将讨论“如何钓鱼”这个没有太大价值的问题,引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薛老师没有搬出教参的现成答案,而是让学生读诗讨论。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片刻后,有的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位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有的说:“这位老人很清高。”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更妙:“他在钓一个春天。”确实,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他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孜孜以求,不正是在等待一个“春天”的来临吗?这一片段中,薛老师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如何在江面垂钓”巧妙转向“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从而升华了学生对《江雪》一诗主题的品悟。

二是充分依托文本进行解读。

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对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的解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连文本都没有读明白,谈何生成?即使生成,也只是空中楼阁。

当生成接踵而来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充分品读文本语言,让学生受到文本语言及其承载思想的感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超越文本,让更丰富的语言和精神在其心灵深处勃发。

《詹天佑》一文,学生对于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心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后,他们的发言极大地提升了思维含量。虽然他们的讨论占用了不少的课堂时间,但学生对于詹天佑这一人物的认识,已经由口号似的“爱国杰出”升华为立体的、多维的认知。

三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师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并且,学生又默读了课文,有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交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评说,相信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定能对文本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当然,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要做好小结,对学生的回答作总结与反馈,使学生的一番“口舌之争”有收获、有升华。

在《詹天佑》一课教学中,我深感庆幸,对于班长提出的看法,没有不置可否,而是抓住了这一个教学生长点,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积极讨论,巧妙处理了这个课堂“意外”。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生成。唯其如此,才能把握语文课堂的鲜活与生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