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2-06-08

湖北省远安县茅坪场中学(444203) 付玲

远安县是个山区县,山区农村孩子纯朴诚恳、吃苦耐劳,但知识基础较薄弱,可塑性很强。统计显示,将近有50%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有近25%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近40%的学生周末投亲靠友。

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家庭缺失,给孩子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问题。面对实际,怎样才能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呢?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 “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质教学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对生物学事物现象感兴趣、好奇、好问、好学,思维活跃,勤于动眼动手动脑的特点,在教学中真诚关心学生,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不放弃、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就生物教学而言,就要使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正是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2 “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2.1 导学

导学是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基本方式,尤其适合课前和课初学生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皆是创造之才,时时皆是创造之机,处处皆是创造之地。”此话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在于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学习生物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历经验,从实践中学习生物学,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学习呢?

2.1.1 课前设疑是导学的前提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认真备课,巧妙设疑,在课前和课初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教学,就可以巧妙地运用角色扮演法,提出植物体为什么是一个整体,然后分别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让6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分析说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探索正确答案。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学的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设疑导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1.2 课堂提问是导学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就要精心设问,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对教师要求较高。因为教学必须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提问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要灵活有效。

提问应该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急于要懂时提问最好。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索与分析,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脊髓与脊神经”的教学,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手被针刺后,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以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释是先缩手,后疼痛时,有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并有很多理由。如“不感到疼痛,缩手干什么?”于是讨论的氛围非常浓烈。接着教师又提出了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呢?”这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讨论和分析,最终从神经冲动所经过的路程、时间以及反射弧的结构等方面给出了正确答案。

另外,对重难点的教学,也可通过由浅人深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的教学,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可这样设问:前面所学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腌的咸菜为什么会萎蔫?泡在清水中的萝卜为什么会变硬?水为什么有时进入细胞,有时又从细胞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层层提问、讨论、交流活动,使本课的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使学生愉快地学到了生物学知识,懂得了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的道理,养成了良好的观察、思考的习惯。

2.1.3 重视实验教学是有效导学的基本保证

如何让学生认识生命现象和规律,明确生命的特点,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生物学是实验科学,不能只靠语言文字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正确结论,这是最有效的生物学导学的方法之一。如“种子的成分”教学,学生明确了种子成分后,通过实验就能加深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理解;学生通过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就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存在。这样的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用事实说话的道理。

2.1.4 适时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是导学的重要基础

恰当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有关生命现象,是导学的重要基础。因为这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感性材料和有力证据。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庭或学校饲养一种动植物,写出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光照、土壤、空气、水分、温度等)的关系;引导学生调查社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到野外考察当地动、植物资源以及近年来的数量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发言,用事实说话,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2 展示

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展示自主有效学习成果以及交流所遇到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和交流所遇问题的平台,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如“生态系统概述”一课的课堂展示,我们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生态系统的视频,然后就下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凯巴森林为例):‘

(1)根据该森林中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说出它们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

(2)该森林中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它们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

(3)以黑尾鹿的生存为例,说明黑尾鹿的生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4)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在交流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概括获得下列知识(基本概念):

(1)什么是生产者(植物)。

(2)什么是消费者(动物)。

(3)什么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4)什么是生态系统。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非常好。正如德国一位教育家所说:“不好的教师是传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

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况,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2.3 检测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反馈和训练,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和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观察、复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情况,作出效果与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如“生态系统概述”教学结束时,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对校内“一个充满生机的水池和小山”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说明,用网络图示等表达。通过这样的及时检测反馈训练,可使学生所学新知得到巩固和迁移,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导学、展示、检测反馈”是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而不是一种教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不断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逐渐学会学习,这正是“导学、展示、检测反馈”基本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收稿日期:2015-01-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