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

2022-06-09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自然资源开发;技术进步;内生增长;资源诅咒;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一、引言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尤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也恰恰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证明,如Habakkuk(1962)研究发现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是分不开的,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可以用来帮助解释19世纪美国经济为什么会赶超英国;Watkins(1963)利用大宗产品理论(stapletheory)阐明了资源开发和出口在加拿大成为发达工业国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基于大部分资源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失败和很多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的事实,这种观点逐渐被颠覆。以Sachs&Warner(1995,2001)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通过实证考察发现,相当多的资源丰裕国家和地区,非但没有从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受益,反而陷入资源优势陷阱而导致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Gylfason,2001;Papyrakis&Gerlagh,2004a;Gylfason&Zoega,2006等)。对此现象的研究衍生出近二十年来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和热点研究方向———“资源诅咒”学说,即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由于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而引起一系列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最终拖累经济增长的一种现象。后来一些学者将资源诅咒命题拓展到一国内部区域层面进行考察,如Papyrakis&Gerlagh(2007)研究发现资源诅咒问题也存在于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内学者通过省际面板数据也证实了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区域层面同样存在(徐康宁和王剑,2006;邵帅和齐中英,2008;邵帅和杨莉莉,2010等)。

  自然资源财富为什么会趋于阻碍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众多的理论解释。从区域内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其中挤出效应不失为一种更具普适性的解释,其含义为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可以通过“挤出”经济增长的促进行为而制约经济增长(SachsandWarner,2001)。在相关研究中,被关注较多的增长促进行为主要是储蓄投资(如PapyrakisandGerlagh,2006)和人力资本积累(如Gylfason,2001)。但在内生增长理论中,创新和技术进步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创新的效率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有文献对创新行为与技术进步在资源诅咒发生过程中所具有的影响重视不够。SachsandWarner(2001)较早对此给予了关注,他们指出较高的资源租会吸引创新者和企业家去从事初级产业部门的生产而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行为和企业家行为,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缺乏效率和推动力。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对这一假说进一步阐释。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目前仅见Papyrakis&Gerlagh(2004b)、邵帅和齐中英(2009a,2009b)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在解释力上存在着结论单向性的局限,即单就资源开发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而提出了解释,对于少数国家和地区(如挪威、博茨瓦纳及我国山东等)是如何成功规避资源诅咒这一问题,却无法同时给出合理解答。因此,尚缺乏将两种相悖的现象纳入同一机制框架中进行机理阐释的研究。另外,相关研究在模型设定上也比较简化而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如Papyrakis&Gerlagh(2004b)、邵帅和齐中英(2009a)均未将劳动力这一现实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引入资源开采部门的生产函数中。

  有鉴于此,本文从一国内部区域层面的视角,将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引入Romer的产品水平创新R&D模型,建立一个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四部门区域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动态经济分析,并对得到的主要理论命题进行实证考察。

  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系统分析,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1)资源开发活动与区域技术进步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资源开发活动为何易于对资源丰裕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表现出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是如何产生的?(3)如何才能成功地规避资源诅咒?

  二、理论模型

  考察一个一国内部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小型分散区域经济,其中包含四个部门:创新(R&D)部门、中间产品部门、制造业部门和资源开发部门。不考虑人口增长,经济中存在着L个同质的代理人,均可提供1单位的劳动。劳动力在制造业部门、资源开发部门和R&D部门之间可以无成本地自由流动,并假设一国内部同质的最终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均由国内市场统一外生给定。

  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R&D部门使用投入的劳动力结合已有的技术知识存量进行研发,然后将新研发出来的中间产品设计方案注册为永久性专利并出售给下游的中间产品生产商;中间产品生产商使用购买来的设计方案和物质资本生产中间产品并将其出售给下游的制造业部门;制造业部门生产商使用购买来的中间产品同时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消费也可进行物质资本积累的最终产品;资源开发部门则使用自然资源和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并结合外溢的技术生产一种资源型产品,并将其向区域外输出换回等价值的最终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

  (一)生产技术与消费者偏好

  1.制造业部门。该部门代表性厂商的生产函数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M=(γL)α∫A0x1-αidi(1)其中,α(0<α<1)为产出弹性;M、xi分别表示最终产品的产量和第i种中间产品的投入量;L和γ分别表示劳动力总量和劳动力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份额。每种中间产品i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设计,i∈[0,A],A即代表了技术知识的总体存量,为避免整数约束,设A是连续而非离散的。

  2.中间产品部门。在区间[0,A]上分布着无数个具有垄断力量的中间产品生产商,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中间产品,而且两两不同,即任意两种中间产品间不存在直接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其垄断力量来源于厂商拥有生产该种中间产品所需要的设计方案。每一种中间产品设计方案虽然是非竞争性的,即设计方案的功效不会因使用次数和人数而下降,但设计方案的使用具有永久排他性,任何一种中间产品只能由购买了该种中间产品设计图的中间产品厂商生产。按照Romer(1990)的设定,中间产品部门的生产函数是线性的,即xi=yi(yi为生产第i种中间产品所投入的最终产品数量)。不考虑资本的折旧,经济体系中的物质资本存量为K=∫A0xidi。在任何时点上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总产出Y与总消费C之差,因此物质资本的积累方程为:K·=Y-C=M+PRR-C(2)其中PR为资源型产品的价格,R为资源型产品的产量。

  3.R&D部门。沿袭Romer的思想,R&D部门开发新的中间产品品种或设计方案,研发产出取决于该部门的研发人员投入和已有的技术知识存量,但不需要物质资本,其生产函数为:A·=φA(1-γ-υ)L(3)其中,?A表示技术知识的增量;(1-γ-υ)L为R&D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量;φ(0<φ)为R&D部门的生产率参数。将(3)式变形即可得到技术知识的增长率:A·/A=φ(1-γ-υ)L(4)

  4.资源开发部门。本文中的“自然资源开发”是指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以及将其作为原料所进行的初级再生产活动。与之对应,本文设定的“资源开发部门”是指以采矿业、资源初级加工业、以资源消耗为主的高耗能工业等资源型产业部门(不包括资源的深加工业),将其视为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主体,并将其产出统称为资源型产品。这与张复明和景普秋(2008)的界定基本一致。

  在资源诅咒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大部分文献要么将自然资源视为“意外之财”(windfalls)而对其开采成本忽略不计(如MatsenandTorvik,2005;PapyrakisandGerlagh,2006等),要么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引入最终产品生产函数而未考虑一个专门的资源开发部门(如GaitanandRoe,2005;GylfasonandZoega,2006等)。显然,这两种模型设定均过于简化而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假定存在一个专门从事资源开发活动即生产资源型产品的部门,其主要生产要素为劳动力与自然资源,将其生产函数设定为更具一般性的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形式:R=μA[(1-λ)Dβ+λ(υL)β]ωβ(5)上式中的几个重要参数μ、λ、D、ω和β,均有一定的经济学含义,其参数值的大小对区域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1)μ的经济学涵义。考虑到现实中资源型产业与一般的制造业相比往往属于技术含量和技术进步率均较低的产业部门(如SachsandWarner,2001;PapyrakisandGerlagh,2004b等),而制造业部门对技术的需求更大,其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技术溢出效应也更强。虽然制造业部门中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进步水平有所差异,但从工业化进程来看,整体上存在资源型产业部门向制造业部门、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部门向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部门演进的趋势。与制造业相比,资源型产业往往属于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部门,技术创新相对缺乏,对劳动力技能要求不高;而制造业部门往往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部门,对技术创新比较敏感,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也较高,且具有“边干边学”的特征(张复明和景普秋,2008),本文所设定的制造业部门主要就是指能够代表工业化演进方向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部门。因此,本文沿袭大多数文献的假定,将资源开发部门视为低技术含量和低技术进步部门。此外,考虑到现实中资源开发部门作为初级原材料供应部门,与制造业部门存在着一定的产业关联,两者之间在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影响,即存在技术的外溢效应。但虽然资本要素的引入可使资源开发部门的生产函数更具一般性,且对于模型的结果不会产生本质影响,但却会增加模型推导和分析过程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这种设定会淡化一般制造业部门与资源型产业部门在产业特征上的差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因此,为突出重点及简化分析,本文将资源开发部门设定为一个资源-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视为其典型生产要素。

  由于技术势能差的存在,这种外溢效应往往是沿着制造业部门向资源开发部门的方向进行的,且由于技术吸收能力的限制,资源开发部门对于外溢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部分遵循了SachsandWarner(1995)的假设,即认为制造业部门对资源开发部门存在技术知识的外溢,但资源开发部门对于这些外溢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在资源开发部门的生产函数中引入一个技术滞后参数μ(0<μ<1),以反映资源开发部门的技术吸收能力。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μ值越大,说明资源开发部门对于外溢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而μA即真正被资源开发部门实际利用的那部分技术。

  (2)λ的经济学涵义。λ(0<λ<1)为劳动产出弹性参数,即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参数,反映了资源开发部门的经济结构,而(1-λ)为资源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参数。

  (3)D的经济学涵义。D(D>0)为资源要素的投入量,反映了区域经济对自然资源要素的依赖程度。显然,当其他条件不变时,D值越大,说明区域经济对资源要素的依赖度越大。本文主要关注的就是资源依赖程度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