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以《蒹葭》为例谈谈诗歌欣赏

2022-06-09

  诗歌是传统文学体裁最古老、最美好而又相对不容易理解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都含有一些带有永恒性质的内容:高洁的情操、自由的精神、对人际和生命的认识和体验,类似这些有普遍性、永恒性的情感和有深度的思考,是诗歌对心灵的魅力所在。因此,欣赏诗歌也需要读者带着一颗易感的心灵和对艺术的领悟去把握。

 

  一.情感切入

 

  诗歌是主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情感是诗歌本质、灵魂之所在。闻一多先生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亦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认为诗歌“吟咏情性”,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从根本上说,一首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诗人深挚真实的情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即是此意。凡是感动人心的诗,必然是流露着真情实感呼应着诗人心灵和灵魂的诗。历史上留下的著名诗篇,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们能以真情拨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所谓“愤怒出诗人”,所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所谓“最美的歌最悲伤,我知道有些永生的歌只是呜咽”,无非都是说只有情到极致之时,才可能写出真诗、好诗来。

 

  同时,凡是有成就的诗人,都是思想情感上有个性的诗人,正是思想感情的个性,成了他们诗歌风格的基础。当感情从心灵的幽谷中升起,并洋溢于诗人的整个身心,就势必要找到一种出路。正如毛苌的《诗大序》中生动描绘的那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不同时代诗人、艺术家的共同本能。本能是不可抑制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有诗歌和艺术产生。那怕是在引火烧身的情况下,这种本能和做人的良知也会驱动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无论是《诗经》里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劳动号子,还是吟哦于文人墨客书斋里的唐诗宋词,哪篇不是主人公胸中情感的外露?这些诗歌既是他们生活现实的反映,更是其感物吟志、情物交融、情志合一的载体。当我们诵读这些有名无名的作品时,古人那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时而像滚滚泉流,令人激情满怀,时而犹如滴滴春雨,静静地滋养着一代代学子。诗歌是熔铸了诗人情感生命的艺术真实的结晶,读者也只有带着虔诚、真挚的情感回应,爱诗人所爱,恨诗人所恨,才可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精髓。例如,《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作者的感情引起了读者的情感的共鸣。[1]

 

  二.意象意境把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还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确,同样的是‘自然的景色,不同的是观景者的心情。同样的塞外秋景,有人爱它雄奇壮美,有人悲它斜阳寒烟。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要想了解抽象的诗歌情感,就一定要从具体的景物描写切入分析。自然景物本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感情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即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是哀情,所写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主要是指诗中的情景交融。“诗言志”。志是主观感受。诗人有了感受,要通过一定形式抒发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诗歌的情通常是要用“曲”的方式,即借助于客观的景与物来抒发的.这就是所谓的曲则有情、情景交融.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的意境。所以我们读诗,如果读不出意境.那就等于没有读懂诗人的情感。小说也是写景和情的.但读小说只能站在外面读不能走进去.因为小说往往是通过虚构的情和景的画面来让我们明白社会现实中的道理的.如果我们一旦走进去把自己融于这虚构的社会之中.就会忘记自己是现实中的人而不能自拔。有人读小说会读到走火入魔正是这个道理。但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要想体会到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就必须要能身临诗人所处之境。所以读诗一定要读到“入其境”。

 

  蒹葭、白露、秋水、伊人,这是一幅秋日清晨茫茫苇荡的清冷水面图.是诗人所描绘的诗中之景,是我们读诗时用形象思维来完成的画面。但在这幅画面中我们体会不出诗人的情感.因为这只是静态的画面。如果我们能走进画面去读.通过动态思维让画面鲜活起来.那么情形就不一样了。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诗中的主人公要约会心中的“伊人”只能是抓住日出前这段时间。这时.只有我们能身临其境地感触到蒹葭上的白露,由“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融化过程.感到时光的移动,才会感觉到诗人心情的变化.而切身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所增添的诗人心中的急切。同样.在水一方的“伊人”并没有动,但如能身临其境地从其所处方位的“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的变动中.体察诗人波动的心情.才会真正感触到诗人的焦灼。从诗中的主人公的“溯洄”、“溯游”的动态形象中.我们可感触诗人追求的执著;从“道阻”且长、且跻、且右中。我们感悟寻人的凄婉:从隔水相望中,我们又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诗人的所有情感都是这样融合在看似平静的景中。所以读诗不能象读书一样只在书外读.而需要走进画面、走进诗境:使自己融进诗的意境,触摸诗人的心志。在诗的意境中体验情与景交融的和谐美。[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