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2022-06-09

  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成像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和零位差值技术(ZIP),后处理技术分别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断层血管重建(MTVR)、三维导航血管表面重建(3D NVI)技术。结果 MTVR小动脉检出率为100%,3D NVI小动脉检出率94.11%,明显高于MIP小动脉检出率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VR动脉瘤颈部显示率90.0%,3D NVI动脉瘤部显示率率87.5%,明显高于MIP动脉瘤颈部显示率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VR和3D NVI技术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较佳,与常规和原图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VR和3D NVI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脑动脉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处理新技术;脑动脉瘤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血管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成像后处理技术也不断更新,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地反应局部脑部血容量和血流量变化情况的图像,对于临床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具体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为临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451.25)岁;总共40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32例,多发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7个,大动脉了14个,巨大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其中伴有血栓者4例,动脉瘤破裂这12例。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实例模糊,颅内神经麻痹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 

  1.3方法 

  1.3.1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技术 使用磁共振扫扫描机,脑血管成像序列为磁转化三维时间飞跃法和零位差值技术。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组织磁共振成像扫描,包括T1WI、T2WI和水抑制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的主要参数TR 48 s,TE 2.5 s,视野24 cm×18 cm,矩阵为519×192,激励次数1次,采集方法为4块薄层重叠,总厚度为90 mm,形成100张原始图像。扫描时间控制在10 min。三维时间飞跃法合并零位差值法的主要参数TR 33 s,TE 3 s,视野22 cm×18 cm,矩阵为256×192,激励次数0.5次,总厚度为124 mm,显示全脑血管[2]。 

  1.3.2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1.3.2.1 MIP 该后处理技术是将全部或者选择部分原始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将每一层面血管的点状高信号连接成血管的图像。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旋转投影,但是其图像重叠太多,动脉瘤显示不佳。对此结果可以对血管叠加图像进行选择性取出背景和重叠血管,区域性显示所需要观察的血管,然后再通过任意角度进行再投影,最终得到单方位或多方位的血管图像和单支或多支血管的图像[3]。 

  1.3.2.2 MTVR 该处理技术是将血管成像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叠加,然后通过不同的层厚、间距、方位进行多方位重建。具体的参数选择主要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并且选择不同的观察模式,通过一般的三维重建软件既可以进行,整个重建时间约为6 min左右。 

  1.3.2.3 3D NVI 该处理技术是一种血管表面重建技术,是将原始扫描图像叠加,产生外视镜或内窥镜图像和横断、冠妆面、失状面定位定向的图像。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阀值水平,显示血管壁腔外表面或血管壁内腔面的立体图像,然后将间隔一定距离连续产生的图像综合起来。包括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式血管表面重建[4]。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磁共振血管成像后不同处理技术脑动脉瘤检出率对比。MTVR小动脉瘤为100%,3D NVI为94.11%,明显高于MIP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VR动脉瘤颈部显示率90.0%,3D NVI为87.5%,明显高于MIP动脉瘤颈部显示率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脑动脉瘤部位和形态的显示 MTVR和3D NVI技术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较佳,与常规和原图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对脑动脉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后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不在局限于常规MIP对脑动脉瘤的诊断[5]。 

  通过以上研究显示,MTVR小动脉检出率为100%,3D NVI小动脉检出率94.11%,MTVR动脉瘤颈部显示率90.0%,3D NVI动脉瘤部显示率率87.5%,明显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MTVR和3D NVI技术可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与常规和原图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对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是MTVR和3D NVI后处理技术。但是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动脉瘤太小或者原始图像信号不均匀,容易出现假阴性,需要结合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6]。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显示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部位、和周围血管关系,特别是对动脉瘤颈部的显示。此外,为临床外科手术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英,李东升,杨炯达.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01). 

  [2]钱根年,董其龙,郑春雨,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10). 

  [3]郭兴华,王耀普,史益民.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05). 

  [4]吕衡发,高嵩,苏略.大脑中动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15,(01). 

  [5]蔡振通,季荃远,刘济珩.国人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显微神经外科解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