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青少年参加跑酷的动因探析

2022-06-08

刘波 卿凯丽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青少年参加跑酷积极的原因:(1)跑酷运动本身的巨大吸引力;(2)青少年参加跑酷的心理因素;(3)跑酷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4)跑酷与青少年的感官刺激阈;(5)极限运动的发展特点和消极原因。提出一些建议,为跑酷运动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跑酷;青少年;动因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1

跑酷运动传入我国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加入给跑酷运动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重点分析青少年参与跑酷运动的原因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跑酷运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跑酷文献资料及其发展历史来了解总结跑酷运动。

1.1.2 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极限运动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推理出了青少年参与跑酷运动的因素。

1.1.3 观察法

通过观察跑酷的影像视频与跑酷协会真人表演秀分析整理出跑酷运动的特点及其他。

1.1.4 访谈法

通过对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跑酷协会10名跑酷爱好者的访谈调查他们参加跑酷的动因。

1.2 研究对象

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跑酷协会10名跑酷爱好者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跑酷运动的概念

跑酷,译名为“parkour”它是极限运动中的一种,把整个社会空间当作一个训练场,不借助其他任何工具,以灵活优美的攀爬、跳跃、翻转等技术动作,快速跨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的一种疾走性运动。社会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训练和表演的对象,跑酷者在确定目标之后,必须运用自己的速度、信心以及技能通过障碍到达目的地完成目标,不管在完成的过程中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克服[1],运动动作往往是出其不意、超乎想象。练习者经过长时间持续的训练后,可用如:跑、跳、攀爬、翻滚等一系列的动作方法灵活地越过各种障碍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供能特点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的比例相对较小。

2.2 跑酷运动的发展

跑酷起源于20 世纪 80 年代的法国士兵发明的一种游戏,之后法国著名的运动教育家乔治·休伯特认为:公共汽车、电梯等现代城市设施,使得文明时代人类的体能有所退步,所以就有了利用城市空间来进行锻炼的构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训练口号“健有所用”,为跑酷运动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又由法国的影视演员大卫贝尔所拍摄的影片发扬光大,其代表作《暴力街区》,受到了热捧[2]。从此跑酷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一种倍受青少年青睐的极限运动之一。中国年轻人也渐渐喜爱上了这项带有危险因素的运动。

2.3 影响青少年参加跑酷的因素

近年来跑酷运动风靡了整个世界,参与跑酷的人数在成倍的增加,特别是青少年对其偏爱有加。该运动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但是面对这样的高风险运动,青少年还是乐于参加,并且部分爱好者到了狂热的地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爱好者如此痴迷该项运动呢?参与跑酷运动的动因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因素:

2.3.1 影响青少年参加跑酷的积极因素

通过访谈法对10名跑酷爱好者积极参加的原因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参加跑酷运动的积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1 青少年参加跑酷的心理因素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在心理上接近成人,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想象,敢想敢干[5]。所以青少年参加跑酷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1)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心理

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一切问题都是以“我”为核心展开的,具有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期望获得别人较好的评价。经常喜欢展现自己且向社会上的主流文化方向靠近,男生尤其突出,他们都想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变得与众不同,赢得别人的目光,让别人关注自己产生羡慕之情,从而得到心理上一种满足感。而跑酷这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方式不固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来翻越障碍,所做的动作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并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实力都可以,极具个人色彩。青少年在运动中舒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还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跑酷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他们不由自主地会被这项运动吸引,只要有条件,随时可以为这项运动付出行动。

(2)渴望独立与团队的矛盾心理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体验,渴望与伙伴组成他们自己的团队,扩大他们的活动空间,但又不想被规则所约束而独自做出一番成绩。跑酷的训练与表演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也需要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团队的气氛中相互配合、交流、鼓励,共同完成各种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调动所有队员的潜力和积极性,从而获得了乐趣,这满足了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的心理发展需求。一些难度上的学习则需要个人的不断探索与琢磨、独立思考,所以跑酷让青少年既多了伙伴的交往又给他们创造了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3)挑战自我的心理

在青春期,青少年由于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思维变得相对完善,学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各方面会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问题时会有自己的观点,不会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意见,考虑事物比孩童时期更全面。在面对困难时总觉得自己能行,即使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也要尝试挑战、证明自己。在跑酷训练中,要学会一个新的动作或完成一个新的难度,不仅需要教练精心的指导,还需要自己不断思考、不断想象、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勇于挑战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恰恰是青少年所具有的精神,跑酷运动只是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2.3.1.2 跑酷运动本身的巨大吸引力

跑酷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运动,能使跑酷者发挥身体和心理最大的能力,能够快速、有效、便捷、安全地超越战胜一切障碍。跑酷运动正以它独有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和接受,这项运动并不需要特殊的器材,身体是从事这项运动的唯一“工具”。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外,它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2.3.1.3 跑酷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跑酷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刚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但是跑酷运动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它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在力量、耐力、柔韧、灵敏、速度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而参与者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训练效果,不得不参加这五个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高,达到健康的效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青少年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比较大,极大地阻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跑酷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具有调节心理,宣泄的作用[6]。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跑酷运动发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并获得所需要的满足感和娱乐感,积极挑战自我,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2.3.1.4 跑酷与青少年的感官刺激阈

感官刺激阈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震撼性反应,从而给人一种感官刺激的满足感。现代生活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作用在人们身上使人体产生适应性,并提高了人们的感官刺激阈,使得人们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产生适应性,达不到给人感官刺激阈值的效果,人们便开始追求更为强烈的刺激,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感觉。青少年有着很强的信息、刺激接收能力,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跑酷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青少年较高的感官刺激阈。跑酷运动中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也给人极具震撼的效果,满足了青少年精神层面的感官刺激,如跑酷运动中的高空跳跃落地,使得青少年积极参与该项运动。

2.3.1.5 极限运动的发展特点

现阶段极限运动的发展已经从娱乐挑战的方向向商业化竞赛方向迈进,其中商业化为极限运动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很多跑酷竞赛都是由商业公司一手操办的,包括商业赞助,赛事运作,赛事播放,商品销售等几个环节。在大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还极有可能一夜成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卫·贝尔就是通过主演跑酷电影《暴力街区》和《跑酷军团》等一系列影片而闻名于世,不仅为他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也提高了他的名气。跑酷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和商业价值达到了第一波浪潮,而跑酷运动背后的商业赞助者通过制造个性消费产品,满足了广大跑酷者们作为独特个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

极限运动的发展另一个特点就是由社会的闲散组织向政府的专业组织发展,有利于该运动的健康发展。如:在2004年6月,经体育总局、民政部、国务院批准,中国极限运动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步入极限运动的组织化阶段[7]。

2.3.2 青少年参加跑酷运动的消极因素

2.3.2.1 跑酷运动具有危险性

跑酷运动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从事者想要在训练或比赛中不断超越自身,难免导致损伤。目前,我国在跑酷运动比赛中尚无死亡事故报道,但在国外报道中,已有许多跑酷者在跑酷训练或比赛中损伤、死亡。所以在训练中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在比赛之前一定要把基本功练好。

2.3.2.2 对跑酷运动认识不足

受我国传统观念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绝大多数人不敢从事跑酷这种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子女从小也受到了父母的细心呵护,缺乏勇敢和敢于超越的想法,严重影响了跑酷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成年人对跑酷运动也了解不够,认为跑酷运动只是单纯的冒险,没有一点运动的因素,而且认为跑酷在城市中的随意“耍酷”影响了公共安全。这是跑酷运动参与者的一个较大的限制性因素。其实跑酷是可以寻找一些诸如公园、大学校园或者专业跑酷运动场地从事跑酷运动训练或比赛,是在安全且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不断超越自我[8]。

2.3.2.3 易破坏社会和谐与公共环境

跑酷运动是运动者把整个社会空间当成一个场地,在运动者眼中的场地是没有障碍的。因此,在没有规定线路的跑跳过程中难免会破坏到草坪、树木等自然生态的东西,还有运动者在翻越栏杆、攀爬屋顶、飞跃障碍过程中定会把脚印留在一些墙壁、栏杆、花坛等壁面上,这样又会给这些建筑留下很不和谐的一面。在运动的过程中万一运动者碰到行人、撞到汽车、伤到宠物等难免要引发车祸、伤亡、堵塞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不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9-10]。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跑酷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吸引着大批的青少年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有青少年巨大的心里推动因素、跑酷运动的魅力、跑酷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益处以及能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感官刺激、极限运动的发展特点等。

3.1.2 限制跑酷运动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跑酷运动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人们对跑酷运动认识不足、易破坏社会和谐与公共环境等。

3.2 建议

3.2.1 跑酷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去限制,我们要改变对跑酷运动的片面看法,正确对待该项运动,这样才能帮助开发它的价值,使它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自我良性地发展下去。

3.2.2 组织专门人员对该运动编写教学大纲和技术指导参考书,使其达到规范化。另外,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高校体育专业具有很好的条件。

3.2.3 加强对运动者的安全性教育,注重安全第一。注意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是从室内到室外的渐进过程,很多动作最初的练习必须在专门训练场地进行练习,熟练之后才能进行室外实地练习。

参考文献:

[1] 扈诗兴.跑酷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

[2] 王润斌,徐 波.论跑酷运动及其性格[J].体育学刊,2010(2).

[3] 姚豆豆.关于跑酷运动研究现状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2(9).

[4] 郭立三.青少年热衷跑酷心理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9.

[5] 扈诗兴.跑酷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

[6] 周细琴.我国极限运动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

[7] 杜治华.跑酷运动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1(3).

[8] 郭立三.跑酷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

[9] 郭立三.从生态体育看跑酷运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9).

[10] 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55).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