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1+X”群文阅读选材思路谈

2022-06-08

章秀平

现行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组建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就成为实践中的难题。本文中的“1”指教材选文,即以教材单篇文章为标杆,延展派生出一组文章形成的“1+X”群文阅读活动。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阐述“1+X”群文选材思路。

一、以体裁为中心,凸显表达特点

(一)同—体裁表达不同的内容

对于学习单篇文章而言,体裁上的特点不易被发现,而放在一组文章当中来学习,就比较明了。比如四下选学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一篇关于中国山川名胜的传说故事,有典型的传说体裁言语密码。但如果只阅读一篇文章,这样的密码很难被破译。可将其和《日月潭的传说》《神女峰的传说》放在一起,组成《山川民间传说一组》来学习。学生阅读前两个传说故事,发现这类传说故事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类似的人物形象,表达手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再以猜一猜的方式来推测《神女峰的传说》,也发现有着前两篇文章类似的特点,验证了前面关于这类传说的发现。这种对于中国山川名胜传说体裁的特点,从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表达手法的类比中发现,只有在一组文章的阅读中才能获得。

将同一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就比较明显地反映这一体裁的特点。学生在求同阅读策略引领之下,自然就能发现这类体裁文章独有的密码。

(二)同一内容不同体裁的表达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文学作品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相同的内容,如果用不同的体裁来表达,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效果,也更突出了体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性文章,它借助一个事实来阐述一个观点,逻辑结构严密、语言表达简洁。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有的议论性文章而言,学生对这种特点的感受是不明显的。当然,如有一组文章与之比较阅读,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引导学生学习“谢皮罗教授在洗澡水中发现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段落时,可以让学生将这段文字用记叙文的方式进行声情并茂的改写。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就能发现记叙性的文章注重细节方面,语言形象生动,实验过程的展开充分具体;议论性的文章语言简洁、实验过程简单、几乎不作细节描写,显得干脆利落。两者一对比,议论性文章的表达特点非常凸显。同一内容,用两种不同体裁来表达,体裁特点一目了然。

以体裁为中心组建的群文,在凸显体裁特点上,通过求同与比异的阅读方法,就能够比较明晰而又高效地达到教学效果,这是单篇文章难以超越的功能。

二、以人物为中心,感受鲜明个性

(一)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变化。对于伟大的作家,往往能够通过人物形象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来推动主题的传递与挖掘。鲁迅作品《少年闰土》,表现了一个见多识广、热情大方、健康活泼、机智勇敢、深受家人疼爱的农家少年形象,但这样的阅读体验只是得到一个片面的闰土形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显得单一。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还可以引入《中年闰土》,也就是《故乡》一文的后半部分,从语言、外貌、动作的角度,读出一个拘谨木讷、穷困潦倒、孤立无援的中年男子。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人物外貌与性格特点上的巨大差异,给读者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什么改变了一个人?能够产生这种阅读的思考与期待,是单篇文章所无法达到的。

(二)不同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虽然是不一样的人物,通过大量阅读还是能够从中找到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自然也能够触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与追问。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一组文章中,分别安排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等文章,它们来自不同国度、描述不同事例。在学完这组文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故事中的主人公,路边守书摊的残疾青年、来自音乐学院的教授、异国的话务员苏珊。国家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是各不交集的人,可在他们的身上又有一些特点是那么的相似。他们都以委婉的方式帮助他人,以助人为乐而自得其乐。在本质上,他们都体现了人之本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一组文章的阅读,给学生留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阅读体验更加深厚,阅读思考自然引向更深处。

三、以观点为中心,指引思维深广度

(一)同一观点的不同角度

对于一种观点的理解与认同,需要一个过程。但单篇文章对一个观点的描述往往是唯一的,这种长久的唯一,容易使学生形成“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与单一思维。如果能够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观点,那么读者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更加丰富与饱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有一篇文章《梦想的力量》,讲述了一位名叫”瑞恩”的男孩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而一路坚持与努力的故事,表达梦想对于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文中以孩子的视角、熟悉的话题引发学生关于“梦想”的思考。那么,到底什么是梦想呢?是不是只有这样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事件才能称之为梦想?在从这篇文章引出话题之后,可以引入《儿子,你不是韩寒》《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从飞天梦想到太空漫步》等文章,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原来梦想可以很小,梦想可以很大;梦想可以很平凡,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观众;梦想还是很现实的,明白当下的自己拥有怎样的条件……阅读这样的梦想故事之后,自然引发学生思考:谁都可以有梦想,怎样的梦想都是值得尊重的,追求梦想不在将来,而是当下。

(二)不同观点的鲜明对比

对于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却能够有完全不一样的观点与理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生活的启示”一组中有一篇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作者通过自己圈养小珍珠鸟,与小鸟过着一种和谐自然生活的画面,感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习此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作者为之深深陶醉的生活,是不是小鸟也是这样想的?由此,选取了美国作家索尔,贝洛的《自由与生命》,组建了《不一样的鸟》群文。两篇文章都是关于鸟的故事,第一篇文章作家笔下的小珍珠鸟貌似自在舒适,而《自由与生命》中这只被圈养的画眉鸟,却被母亲用毒莓杀死。因为她坚信: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同样被圈养,一只自得其乐,一只选择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鸟的命运选择,自然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你觉得故事中哪个人更爱鸟?你又更欣赏哪一只鸟?

这种在对比甚至是对立观点中的阅读思考,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冲击力与阅读理解的深层次也是单篇文章无法达到的。

四、以作家为中心,拓展阅读视野面

(一)同一作家的不同题材

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同一作家的作品,必然会带上很浓的个体色彩。就算在不同的文章当中,也能够通过一组文章的阅读,发现这位作家在语言表达、在情感倾向上的突出特点。老舍是中国当代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就有老舍《母鸡》和《猫》两篇文章。除了在单篇阅读中,完成这两篇文章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可以将这两篇文章合成一组,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善于使用明贬实褒方法、语言幽默风趣等特点。对老舍这位作家的性格特点、语言风格、情感倾向等有了更多的认识,还可以推荐《小学生老舍读本》。整个学习过程,就实现了从单篇到群文,再从群文到整本书的阅读过程。这样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家的个性特点与表达特点。

(二)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

不同的作家在描写同一事物上,出现了很多相映成趣的现象。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民风民俗”单元中,安排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还在课后阅读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与斯妤的《除夕》两篇文章。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就能够发现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是热闹又喜庆的,充满浓重的地域特色;而梁实秋的过年就像一个倔强又无奈的男孩,显得烦躁又不耐烦;斯妤的除夕则更多的是充满了家的温暖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在群文的对比阅读中发现,原来同样是春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春节。写作就是这样很个性的事情!

以群文理念观照教材中的单篇例子,组建”1+X”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还会有很多种方法,无限的可能,等着我们去实践。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25000 )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