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自喻适志以物喻人——以《桃花心木》为例谈“借物喻人”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

2022-06-08

“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物”,也是作者情感写照的载体,它在“被人格化”后具有了普遍的象征意味。这样的“物”,也就与本质的物不能同日而语了。

如此说来,这一类叙事性作品在教学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结合教学实例,浅要谈几点观感。

一、言之有物:感知“物”的特性

明月寄相思,菊花寓高洁,似乎约定俗成,自然而然。但这需要一定的认知阅历和言语积累。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仍需要从事物本体说起,引导学生从形貌、内质和特征等方面来认识它。因为只有对本体的了解和认知,才可以由此及彼,更完整地理解其所寄寓的“意义”。

【片段一】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

师:读一读这些词语,请大家想象一下桃花心木这种树的模样,或者联系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桃花心木。

生:我知道桃花心木生长在非洲,后来台湾也有了。这种木材适合做家具。

生:我觉得这种树亭亭玉立,很漂亮。

师:又实用,又优美。你很有审美的眼光啊!

……

【解析】

林清玄先生笔下的桃花心木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树种,学生对它的认知又有多少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自己在预习中又了解到什么,综合起来就是对桃花心木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而探寻由桃花心木某一特质而被寄寓的“寓意”,才是坚实的,否则就舍本逐未了。譬如《落花生》中,父亲引导我们评议花生的“好处”,并不否认它“昧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从而得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即“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谓“有用”就涵盖了以上的优点。试想,不认识白杨“高大挺秀”、耐寒耐涝等特点,又如何理解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可贵品质呢?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首先需言之有“物”,对“物”有所认知,进而寻求作者的寄寓所指。这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

二、目中有“人”:探究“人”的情怀

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探求作者表达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这是不言而喻的。借物喻人的作品尤其如此,其意蕴或浅显或深奥,或直白或隐晦,如之奈何?这就需要目中有“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连接“人”与“物”、“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究作品寄寓的情怀,理解作品蕴含的旨趣。

【片段二】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你的理解里,“独立自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呗!

师:噢,假如自己的事不能解决呢?

生:请大人帮忙!

师:那还是“独立自主”吗?谁可以补充?

生:请大人指导一下,尽可能自己去面对!

师:我很欣赏你们的观点。合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独立完成,请别人帮忙或指导,但勇敢面对。在作者的认识里,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大家又是如何理解“不确定的生活”的?可以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生:以前是妈妈送我上学的,后来我自己乘公交车上学了。有一次我的公交卡掉了,我借手机打电话给我妈妈,让她来接,可是她没时间,让我自己解决。于是我借了钱乘车回家了。

师:呵呵,你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生:其实我原来想只好自己走回去了,但很远啊,我也不敢向别人借钱。但是后来想想这经历还是不错的。

师:锻炼了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你就不会着急了。其他同学呢?……

【解析】

《桃花心木》以树喻人,说明人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锻炼下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作品言简意赅,学生则需要具体化乃至具象化地进行阐释和描绘,也许才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上关于中心句的教学中,从“独立自主”“不确定”等方面予以分解和讨论,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有相对准确、清晰地体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浅显明了,用以阐释“独立自主”,再贴切不过了;用丢失公交卡而面临的困境来说明“不确定”,由此想到多种解决方式并作出适当选择,不正是说明“经得起生活考验”,从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吗?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释作品简约而深刻的道理,教学至此,已保无虞。事实上,诸如《落花生》或者其他类似作品的教学课例中,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理解、说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见,此类作品主题山重水复,但放置在生活背景下则柳暗花明。

三、叙之有“节”;联结彼此关系

跳脱或割裂“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直接指涉“寓意”,大讲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怎么做人之类,那么,所谓的以物喻人也就堕入了说教的窘境。只有建立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才可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其间的意趣。

【片段三】

师:好的,这姿态!这精气神!老师仿佛看到一棵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生机勃勃。(请看投影)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师: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老师把其中的两组词语调换了位置。联系课文,你觉得可以吗?你有何感想?

生:“树形优美”和“高大笔直”是写桃花心木的外貌的,而“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是写它的精神的。我觉得外貌应该放在前面……

师:为什么要先描写外貌形态,而后再写内在的精神特点呢?

生:……

师:联系课文,作者对桃花心木的认识是一步到位的吗?还是……

生:作者先看到桃花心木的外形,“树形优美”“高大笔直”,通过和种树人的一番对话才发现了树的精神,“优雅自在”“勃勃生机”!

师:是啊,这里是有一个发现的过程的!是一个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发现过程!现在你觉得这两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换回来(投影出示)。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一次令人喜悦的发现啊!你们呢?再读一次!(生读)

师:先前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写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人更要学会“独立自主”。一个人仅仅有体形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更要有一颗——

生:独立自主的心!

【解析】

《桃花心木》蕴意的开掘就遵循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法则。先记述桃花心木的形貌,进而认识到其“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再由树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养育和发展,告诉读者,“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学中,通过语序的置换,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认识过程,也发现文章的表达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还点明了树与人之间的对应联系。在作品和生活中同时走一个来回,出入之间,领会文章的意蕴所在。同样的,在《落花生》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花生的一个认识过程,而后再建立花生与人的联系——做一个不讲外表而求实用的人。至于在过往的教学中出现对桃子、石榴、苹果一类予以批判的情况,也正是对作品理解的偏颇和未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所致——仔细解读作者笔下的桃子、石榴、苹果之类,是指涉“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吗?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需要打通事物表里、作品内外的联系,节节推衍,彼此关联,才不至于高头讲章空洞说教!

综上所述,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以物喻人类作品,因其文体的特别,在教学中需要尊重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本体的特点,沟通事物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特点,从而深切体认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作品蕴含的意趣,在获得人生启迪的同时,切实领悟这一文体的表达特色。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3145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