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2-06-08

胡美丽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综观近年来的小语课堂,普遍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课堂提问。其表现为:

1.提问过于简单。教师过多地采用复述性的问题,有时甚至使用“是不是”“好不好” 类简单的是非问题,学生不用多加思考就可以回答。

2.提问数量太多。有些教师误认为多提问就是多启发,一节课多达三四十个问题也很常见,课堂内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了,深入思考的时间没了。其实这无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3.提问笼统宽泛。教师所提问题有的指向不明,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有的牵涉面太广,学生也不易答好。因此,课堂上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

4.提问难度太大。有些问题超越了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学生无法回答,不仅不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反而处于受挫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显然,这几种情况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找准“突破口”

(一)抓课题

如教学《花潮》文。教师首先出示潮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潮水澎湃的声音、宏大的气势。接着出示花潮的画面,建立与“花”的联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引出中心问题:震耳欲聋的潮声、澎湃的气势让我们深深陶醉,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花潮》。那么,这“花”和“潮”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呢?海棠花什么地方像潮水?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批判精神的培育”是当前我们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学生在欣赏了气势磅礴的浪潮和美丽的花潮后,在谈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话题,花和潮本是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7学生的兴奋点被这一话题调动起来。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让学生在揭题后就感知了花如潮,为学习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中心句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在初读课文后,出示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然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7教师归纳整理出中心问题:为什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呢?

对中心句质疑,提纲挈领,辐射全文,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寻找这句话中的“奥秘”,从而了解全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找准中心句作为提问的突破口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抓主要人物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设置中心问题:你觉得周瑜、黄盖、曹操这三位主要人物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学生自学,反馈交流。

这一中心问题的提出非常好地抓住全文得以铺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着个体的感悟,并能抒发自己的观点,同时让问题序列得以层层深入,教师得以有序指导,从文本上进行了超越,体现了真正的实效。

二、讲究“奇、新、巧”

(一)奇: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阅读材料本身有着一些“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悬念,而小学生往往不太留意,教师就应把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加以揭示,引导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桥》一文,可以抓住文中老汉的一“揪”和一“推”质疑:课文中,前面写老汉将小伙子从人群里揪了出来,现在却又推他上桥,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么一问,正好能引导学生思考,以联系结尾,读懂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先前老汉将小伙子揪出来,那是因为儿子没有遵守“党员排在后面”的规矩,正体现了老汉的大公无私;而后来,当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时,他又让儿子先走,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是爱子情深的表现。如此一问,正好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以矛盾为突破口设计提问,不但能有效突破难点,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二)新:变“顺”为“逆”,精减数量 逆向提问,就是不按文章叙事的顺序展开提问,而是抓住总结性的内容或语句问起,力求包容全面的内容。这样,把某些“顺向”的提问改为“逆向”提问,能体现提问的少而精。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在第一部分,以老人为重点,介绍老人和海鸥如亲人般的情谊时,就可以用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读懂老人把海鸥当成了亲人?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样就把文中老人喂养海鸥、给海鸥取名以及老人临终对海鸥的眷念等内容都包含进去了,避免了一点点地讲读。而且还让学生自己进行研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更明显。

变顺为逆,以点带面,以关键问题统领内容,既精减了提问的数量,又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当然,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提问的具体方式。

(三)巧:相似情境,促进“迁移”

在教学提问中,我们还可以尝试“为迁移而教”,也就是“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完结构相同的一个段落后,可以提出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同一种思维方法,借助于刚刚掌握的知识、方法等自学新内容,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中描写大娘的那段,可以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①这部分共几句话?分别写了几方面内容?②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内容,在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继续带着以上一组问题自学描写“小金花”和“大嫂”的段落。因为结构相同,情境相似,学生很快达成了方法的迁移。因此,这种自学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

三、把握“原则性”

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提出“善于设置、提出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一)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课堂提问应能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引导得当才能达成目标。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绝密情报最终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是杰克和杰奎琳,有的认为是妈妈。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此时教师不要武断地给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来说服对方。在激烈的辩论后,学生一致认为应该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通过有的放矢的提问,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难易适度,由浅人深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难易要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那是低效的设计;如果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无效的设计。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霍懋征老师在教《月光曲》时,学生对贝多芬为何要给盲姑娘弹琴很不理解,霍老师这样启发学生:“盲姑娘听贝多芬弹了 曲后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为何能从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呢?这时贝多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下子回答不出来。霍老师就给学生讲了《伯牙绝弦》的故事,使大家恍然大悟。

(三)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正确判断,评价适度,以鼓励为主,善于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善于表扬。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即使有错误,指出时也不要太尖锐,因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答对问题更重要。

2.鼓励求异。不同个体的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甚至可以和学生在课后做深入探究,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3.宽容差生。我们要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实施因材施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是课堂的听众,很少发言,即使说了,也答不到点子上,这些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教师可以重复遍问题,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也可试着改变提问的角度启发他回答。

4.突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转交给他们,让他们积极开展互评。这样既能扩展评价面,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只有教师的提问设计更合理,学生的学习才能更高效。因此,加强课堂提司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具体、最为直接的途径之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中心小学3120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