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情”动课堂

2022-06-08

金海江

不管时代如何进步,不管教育如何发展,不管语文课堂如何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不会变,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内涵不会变。而且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写出来的,作者以文载道不会变,以文寄情不会变。纵观古今中华,翻遍语文课本,一篇篇名篇佳作均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生命。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就要以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心田,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情,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我以为,语文课堂,必须有情味,上课一定要激情四射。

一、要会解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文都是以情铸成的,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的东西……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会解情,理解体会作者的情,要能把握课文外在的、内蕴的思想感情。落叶飞花,本是平常,在黛玉眼里,那是自己的凄美爱情;月缺月圆,见怪不怪,在东坡心中,恰是作者的人生缩影。对于文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能深刻地解读和把握。没有情的文章,那不过是一堆文字和杂碎,毫无生命和意义。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情动于衷、感人至深的文章。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能让人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眼前闪现出慈祥、善良、勤劳的母亲形象,久久不去: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子》,会让人黯然神伤,心如刀割,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忍不住深深扼腕叹息;读《长城》,则让人荡气回肠,油然而生对祖国历史的一种自豪之感。教师要善于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因素,将心比心,以情激情,才有可能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二、要有激情

课堂更需有情人,语文教师须心中有情。情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课堂的活力所在。我们中很多人看韩剧、台剧特别会流泪,为什么?除了感人的场景外,他们的眼泪是被剧中人无数的眼泪给引下来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也是一个演员,在三尺讲台上是唯一的一个演员,想打动底下的观众——我们的学生,想让他们也跟你一样,真情参演,唯有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文章的深处,以情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张志公先生曾说:“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铺路,没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学艺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用教师的情感打动学生,这是解决教学艺术的重大前提。”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展示出来。教师上课需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耳竖起,小脸通红,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可是我们教师自己呢?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左友仁、贾志敏老师等名师的课,深深为他们折服,折服于他们对课堂强大的驾驭能力,折服于他们在课堂上声若洪钟、精神饱满,他们那么大年纪,还能屹立课堂,常盛不衰,我觉得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语文课堂,特有激情,他们真的很爱学生,真的非常敬业,真的全身心投入了——他们爱他们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

三、要能释情

语文教师要学当演员,能以文之喜而喜,能以文之悲而悲。文中的喜怒哀乐,教师得把它释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心中有情,更须手中有法。要用好的办法把文章之情、作者之情,用教师之情来真情演绎,然后来影响、感染、拨动学生之情。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收能力,但并不一定乐意接受,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生阅读、思考,那么学生的心田必定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增加,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事情了。

语文教师要能说,能用情说。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语文课堂,同样如此。起,那是课堂导语,教师得说;承和转,就是课堂过渡语,从一个环节转入下一环节,教师必说:而合,是文章的结束语,可能就是课堂的“眼”,起着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的作用,教师尤其要说。而这些话,教师必须用心设计。一位初中教师在讲授《祝福》时,用这样的言语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一位四十上下的女人走过来,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左手提着一个竹篮,内装一只破碗;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语文教师要会读,有表情读。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直至水乳交融,和谐共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有一段朗读的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一;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干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寿老先生读课文,入情入景,如痴如醉,那是用情朗读的一种境界。我辈课堂范读,也应若斯。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当我以缓慢、低沉、冰冷、哆嗦的语调只读了个开头:“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便声震全场,自己声音哽咽,而学生也悲伤莫名,自然就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氛围中了。朗读,可以有技巧,高低,快慢,强弱,抑扬,重音,我们要学习,要掌握,但大巧不工,朗读最感人的莫过于情,随文入境,随文化情,随情化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发生共鸣,便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这样,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融入文本,走进文本,就能感知语言的魅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要会演,以真情演。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6%的声调+57%的面部表情。这说明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面部表情很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生的面目表情、身体姿势等体态语言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外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多么重要。近三十年的语文课上下来,不敢说上得如何好,在课堂上却能真情流露。我笑,经常笑,或许大笑,或许轻笑,或许苦笑,或许微笑,为文,也为学生;我哭过,但屈指可数。早时,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我热泪盈眶过:教《小抄写员》,讲到父亲发现错怪儿子,为儿子披上外衣的那一刻,我潸然泪下,哽咽了好久好久;前几年上《最后一头战象》,读到老战象故地重游,伫立江滩,激越悲壮,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时,我又流泪了,学生惊讶了。课后,学生关心地问我怎么了,我说:读到此时,我心中酸,想到英雄末路,悲从中来,这泪就情不自禁了。读书,我们需要有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这样的阅读才是投入的,有效的;上课,我们也需要有代入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情的,有生命力的。有人说“男人有泪不轻弹”,但在课堂上,我倒觉得“真的弹了又何妨”,哭了就哭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然,体态语言要与感情的自然流露融为一体,做到合情、合理、合度,我反对教师为演而演、虚情假意,让人难受至极;痛恨矫揉造作、无限夸张,那会让人毛骨悚然。

四、要善“煽”情

煽情,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来激发情感。

一说煽情,我就想到舞台上明星闪耀、台下粉丝疯狂的场景,一首歌唱下来,一批批的俊男靓女奔上去,一根根的荧光棒挥起来,万众欢腾,群“魔”乱舞,明星说啥就是啥,明星想啥就能啥,怎个疯字了得!不可否认,除了明星的名气和表演功底外,你会发觉,这些明星很善于煽情。语文教师上课,也是可以学一点的。

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是煽情高手,他在做《艺术人生》时常常让被采访者泪洒舞台,有高手总结,他有三个套路:第一,利用资料旧事重提,揭开嘉宾的陈年伤疤;第二,亲人朋友现身说法,让嘉宾回到伤心环境:第三,朱军自己循循善诱,逼迫嘉宾回忆伤心事。所以,《艺术人生》的收视率就噌噌噌地上去了。我们总结朱军的套路发现,这其实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在用的情境法。情境情境,就是用情用境,朱军用情,采访时候极其投入:朱军用境,设计内容极其感人。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可以设计许多的情境,把我们的学生带入这些感人的情境中,再充分运用我们语文教师的三寸之舌,运用我们的诸多手段,不愁学生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当今的语文课堂已进入“机器化生产的时代”——不可否认,多媒体真的是个好方法!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音乐、动画、录像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描述课文情境,渲染课文感情,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其声仿佛触手可及、侧耳可听,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教学《月光曲》,不妨来段贝多芬的钢琴曲;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不妨为大家提供圆明园的相关图片,见证毁前的美和毁后的悲。这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个程序操作员,只消鼠标轻点,课堂便轻松行进,何乐不为?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会解情,有激情,能释情,善煽情,我想,一定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得快乐、激动、高兴,那么,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向往的课,学语文就成为一件幸福有意义的事l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那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为了孩子,让我们情“动”课堂!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31201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