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绿色表达——让语文文化在舌尖与笔尖翩然起舞

2022-06-08

江苏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215500) 端木月萍

近日,笔者以一名学生家长的身份参加了多所学校的家长交流会。交谈中,无意中听到这样的抱怨:怎么现在学校里的征文活动那么多?什么食品安全啦、电力啦、法制童谣啦、交通宣传标语啦……以孩子现有的水平怎么能独立完成,还不都是我们教出来,或者去网上“参考”来的,这样的“作秀”征文还有什么意义?在咨询了一批一线老师之后,他们也表示有同样的苦衷: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上级教育部门与其他专题单位确实要经常联合发文,举行类似的活动,不参加吧,怕影响到以后学校的考核评优、个人的职称晋升,参加吧,确实有不少征文不大适宜小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教出来的,甚至有的作文是家长干脆代替撰写的。如若质量过低,就会功亏一篑,即便这样,获奖的几率仍不是很大,无奈之下,就当是给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吧。不难看出, 动机的不正、心理能力的低弱等因素已严重压抑了绿色生态因子(学生)在表达上的良性发展,使其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灰色”。

近年来,笔者积极参与了苏州市规划办“十一五”课题《小学绿色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这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下,笔者觉得日前我们更应致力于打造绿色的教学生态环境,祛除课堂内外的一些功利因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在表达上还原绿之“本色”,要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般轻松自在的感受,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什么是“绿色表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要顺利地学习,应该装有五把锐利的‘学具’——即五种能力:读、写、算、观察、表达。”“这五种最重要的能力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总的能力,即:会不会学习。”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在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这五种能力之一的“表达”的培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绿色表达”呢?

笔者对此作了一个概念的界定。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蓬勃发展的生命,它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生命的外现。表达则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说出来或写出来。故笔者认为,绿色表达,就是提倡在语文文化教学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其潜能的开发,用最具“原生态”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生态因子(学生)将自己最率真、最朴素、最富原汁原味的思想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则应当是舌尖与笔尖实现共舞的最高境界——忘乎所有功利,一切自然流露。

是什么致使了语文表达的“灰化”?

曾在《小学教学(语文版)》上看到:首届“冰心作文奖”,诸暨市小学三年级的郦思哲同学,凭借一篇短短的107字的作文,获得了小学组的一等奖。原文如下: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读罢此文,或许有同行觉得,这一篇短文也不过是“相貌平平”而已;在日常的教学中,此类文章多的是,也没什么“惊人之处”。是的,有很多人这样认为过。即便如此,这名小学生还是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的一等奖,这是为什么呢?其制胜的秘诀就在于“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再回想体味一番,的确如此。而这,也正是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普遍缺少的因素,就连当今的成年人也都忽略了最直白的感情文字的表达,雕琢的痕迹越来越多。按理说,孩子的心总是最具原生态的,表达也应最朴实、最真切的,可现实却事与愿违。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已有不少教师只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漂漂亮亮,而忽视了学生说的是不是实话,写的是不是真事,原创性是不是可靠。当然也有部分老师倒是要求学生写些真人真事,但强调必须写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致使学生说假话、说套话的现象频频出现,成人腔调比较严重。长此以往,学生言语的表达素养必定衰退。面对如此令人担忧的严峻现实,我不禁思忖起来——究竟是谁,弄丢了孩子表达中的质朴情感?把绿之有机本色淡化了,甚至工业化了?又是什么制约了语文表达“绿化”的因素呢?是固旧的表达模式,是单一的表达机会,是不良的表达动机,还是无效的表达序列……

   如何让语文表达“亮绿”起来?

前些日子,图书版《舌尖上的中国》曾持续引爆“舌尖”文化,从此书中,我们体味到了久违的感动。我想,表达,绿色表达——这一舌尖上的语文文化应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关注。绿色表达,应于舌尖畅泳。

【策略一】高效组合——彰显绿色表达之有机本色

一道美味的佳肴,离不开烹饪大师的精湛厨艺,即对各种绿色食材的科学高效的组合。同样,语文教学中的表达也尚需如此。绿色是一种纯净、稳重的色彩。“绿色课堂教学”也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提倡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凸现“有机产品”的纯天然、无污染、安全性,采取一系列低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策略,协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案例:《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片断

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白衣战士叶欣事迹的回忆中,主要采用了按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的方法:由叶欣不知疲倦“高强度”地工作,到在危险和死亡面前“高风险”、“高效率”地的工作,到最后终于为此而献身。情节在递升,情操更在递升,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感人。而“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地抢救工作的?”正是文章之魂。教学中,笔者就紧扣这条主线,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感悟、表达。在复习导入之后,笔者请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构成的板块,再进行学法渗透——“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品质特点往往就表现在一些细节之中,如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 继而布置学生细读课文的第4-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抓住最能体现其人格魅力的关键语句来品味,在感受深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让学生的感受落实在文本的字词之中。待学生找到之后,再给予其充分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心去读,边读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就这样,文本一经高效组合之后,学生在汇报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时,极为真切,真情自内心而发。他们的表达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角度。

——典型性的动作让舌尖的表达更为鲜绿

典型性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个性,鲜活人物形象。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在用心感悟的基础上交流了很多。如:反映出她作为一名领导业务方面精干的——“叶欣身先士卒、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反映出她工作高强度的——“她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对另一位患者的抢救中去。”点点滴滴无不展现着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如此高的工作效率,着实令人钦佩。

——个性化的语言让舌尖的表达更为浓绿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品质最容易通过其语言表露出来。文中,叶欣的话语不多,仅有一句,但掷地有声。面对死亡带来的最深的恐惧,她斩钉截铁地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吧!”针对这样一句,笔者也未作繁琐的分析,主要设计了复踏引读——“是啊,每当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准备抢救患者时,叶欣总是这样说——;每当年纪稍大的护士想进入隔离区时,叶欣还是这样说——;为了减少同事们被感染的几率,我们总能听见叶欣这样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尽管抢救一个非典患者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但我们仍能听见叶欣坚定而果断的话语——(学生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逐步深化理解,备受感动,始终浸润在“平等、民主、开放、互动”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就是高风险,……这就是高强度,……这就是高效率”。笔者又多次在适当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同学们真会读书,此时此刻,相信也只这样一句话能印证叶欣的工作状态了,读——’‘再读,相信听欣的形象在你的心中会更加高大!’”引领学生深情朗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一重点句子。“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在高效、有机且充满情意的绿色课堂中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充实,体会着生命的价值,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体验,使这舌尖上的滋味越来越浓,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是那般的丝丝流转,与此同时,那一幕幕感人的记忆也在一道道舌尖的表达中不时被人们勾起。

【策略二】多核并进——夯实绿色表达之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绿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的表达,以交流各自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真切的感悟和体验,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表达能力。

——利用插图观察让舌尖的表达有声有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视野开阔,寓意深远,而且还附有精美的插图,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很有唐人温庭筠所吟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感觉,颇具几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神韵。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蚂蚁和蝈蝈》一文中有一幅横跨两页的大插图,上面画着一群小蚂蚁忙忙碌碌搬粮食的劳动场面,还有几只蝈蝈在一旁悠闲地乘凉的场面。如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场面中,小蚂蚁和蝈蝈不可能不进行交流。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课文没有作具体的介绍。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蚂蚁和蝈蝈会怎么对话。

再如《石榴》一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原文如下: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十分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笔者出示了实物和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团结友爱的亲兄弟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描写石榴子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并朗读,学生因为有了直观的感受,读得十分到位。然后,我将石榴子儿掰开,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品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的。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也水到渠成,非常出色。更值得一提的是,本自然段为学生介绍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学之后,笔者请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用一段话说一说自己所喜欢的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表达也自然流畅,不露痕迹。

[学生说话选摘]

这时,你抱起一个西瓜,把它切开来,只见红色的瓜瓤立刻露出来了。瓜瓤里嵌着一颗颗乌黑的瓜籽,就像一颗颗黑宝石。我赶紧咬上一口,满嘴都是甜甜的汁水,从头凉到脚,舒服极了!(韦某)

这时,你拿起一个橘子,剥开外皮,只见里边十几片月牙形的橘子瓣儿围成了一个小圈儿,小圈中间有个小孔。我情不自禁地掰下一瓣,撕开那层薄薄的透明的皮,只见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果肉聚集在一起。闻一闻,一股清香马上钻入我的鼻孔。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张某某)

——借助情节复述让舌尖的表达有条不紊

语文教学中的“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复述的训练。复述课文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复述个别段落或者复述整篇课文,大体依照课文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详细复述或简要复述;扩大内容的复述或者压缩课文内容的复述;改变课文原有人称的复述;改变课文原有次序的复述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复述都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如《祁黄羊》一课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在退休前两度举荐贤才(一是举荐仇人解狐,二是举荐儿子祁午)的故事,赞颂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唯才是举,做事出以公心的高尚品格。对于此课,我们就可以板书情节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借助情节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板书如图所示:

——身临其境表演让舌尖的表达清新自然

许多课文都是优美的童话,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喜欢表演童话剧、课本剧的特点,再现童话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三袋麦子》一文,就可以让学生自选合理角色,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等。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小牛勤劳、节俭、有打算;小猪则憨厚可爱,要把课本剧中的这些人物演活,表现出其个性品质,就要对其语言和情感准确把握,而这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对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学生演说选摘]

《三袋麦子》第二幕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它先来到小猪家。

土地爷爷(敲门):小猪,快开门,爷爷看你来了。

小猪:是谁呀?(开门)哦,原来是土地爷爷呀。爷爷,好久没见您,我可想您了!

土地爷爷(笑呵呵):小猪,爷爷去年送你的那袋麦子,你吃完了吗?

小猪:(有点不好意思)没有几天,我就把那袋麦子全吃完了。土地爷爷,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好像还在回味那些美味的食品。)

土地爷爷(捋着胡子):哈哈哈哈,小猪,你可真可爱!

……

绿色表达,不仅仅是舌尖上的语文文化,还是笔尖间的真情流露。它,也该于笔尖飞舞。

【策略三】转变思想——扭正绿色表达之不良动机

众所周知,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出了七种水平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学生表达的教学中也可以得到借鉴。

从笔者亲历的社会现状中,教师往往会从课本、教参或各种征文活动中寻求一些现成的文题让学生写人、记事或状物,但并不说明表达的实际效用,导致学生只能为得到满意的分数、为躲避师长的指责、为获取物质的奖励而履行表达。对此,我们要力将其不良动机扭正过来。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绿色表达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注重生活实用,把表达的训练变成一项真正的由动机走向自然流淌的活动。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绿色表达情境,满足学生的生活交往的实用需要。

案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情景回顾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笔者特地隆重组织举行了庆“六·一”游艺活动。本次游艺活动主要涉及的游戏项目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有保龄球、蒙眼踏步、吞球、贴鼻子、踩气球、托球跑等。每位队员发活动券3张,游戏规定凡参加比赛胜出的队员,均可兑换到一份小奖品。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这次游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兴趣十足,有的甚至自发写起了邀请函给自己的家长邀请他们一起来参加活动,分享快乐。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我趁热打铁,立马请学生回顾前一天的活动过程,说说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或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学生因为有了自主自愿地亲身体验,所以兴致勃勃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话、真情、真感受。多数人不到一节课,就完成了当堂习作。请看学生撰写的邀请函。[学生作品选摘如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将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庆六一”游艺活动。活动于6月1日下午在学校的各教室举行,我想邀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希望这个节日也能给你们带来最欢乐的体验享受!

您的女儿 薛某某

5月30日

这样的活动,盛满了每一位学生的欢声笑语,也盛满了他们的快乐幸福。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的表达得到了“绿化”,还满足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交往需求。

【策略四】先放后收——构建绿色表达之有效序列

传统的小学表达教学认为,由于书面语言的结构十分复杂,必须先将它分解成用词、造句、构段、谋篇、审题、立意等个别技能,然后逐一加以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其实这种分解训练的做法有严重的缺陷,脱离了它的整体结构,忽略了实际的推动和支配文章产生过程的动机问题。只有将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表达训练体系的“最佳结构”,即绿色表达序列。

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分析,小学生智慧的发展自进小学开始,就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进而过渡到以抽象概念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儿童思维108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那么要发展他们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必须历经观察这一步骤,但仅靠此,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不可能十分活跃。所以对于他们,最佳的表达训练形式不是复述,也不是观察作文,而是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对于他们,主要采用的表达训练形式主要为观察作文。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这时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教会他们各种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这样一套有效的表达序列,不仅顺应了儿童表达的特殊心理规律,也是小学作文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表达急需构建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注重情智生态平衡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表达。

案例:苏教版第三册《狼和小羊》教学片断

《狼和小羊》这一课,在学完课文之后,有一道续编故事的练习,望着这群刚开始在课堂上几乎沉默的学生,我打算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因为以前这种题型几乎是在老师彻底的分析和指导后才完成的,学生的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末尾,笔者对学生说:“请看看故事的结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这表示故事还没结束。狼扑向小羊后,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想象一下。你可以用简单的画表示,也可以与同桌讨论,还可以找你的朋友演练。”(给足学生十分钟时间作准备)十分钟之后,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结果,可怜的小羊被狼一口吞到肚子里了。”“这种可能性极大,但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太严酷了?”另两名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其一一边指画着,一边说:“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小羊的主人赶来了,把狼吓跑了,救下了小羊。”其二开始当起了猎人:“在危急时刻,潜伏在树丛中的猎人早已举起猎枪,瞄准了狼,只听见‘啪啪’的响声,狼倒下了,小羊得救了。”还有的说:“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还可以用尖尖的角用力顶它,把它顶到河里淹死……”

好多好多的答案,远远比笔者的“标准答案”要丰富得多,也更生动、有趣得多。之后,许多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下,分别续编创造了《小羊智斗恶狼》《老狼的下场》《狼肚子里的小羊》《小羊死里逃生》等情节离奇的新故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确实,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对于他们的创造想象,教师应给予珍惜、呵护,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极其有利的。绿色课堂也坚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自我建构。本教例中,笔者就本着绿色课堂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想象表达的开发,唤醒他们的灵性,然后积极引导,让学生乐于参与、大胆参与。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逐步建构,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令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望尘莫及,最终也水到渠成,夯实了表达的有效序列之低年级的绿色表达教学,也使每一个生态因子(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日前,在个人微博、班级论坛极其盛行的情况下,对于农村孩子,特别是还有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他们没有电脑等“高级”设备,我们更要利用好最传统的,最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为这些孩子搭建好一个绿色的平台,让他们传递心情、分享快乐、感悟幸福、轻装上阵、学有所获......所以,笔者觉得“绿色”一词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色了,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理念的内涵。表达也渴求以“绿色”来冠名,迫切需要走出茫茫的灰色“沙漠”,用“水”来还原生命的本真,让其充盈“绿色”。有了生命之水,“草木”才能生长,表达的领域才能出现满眼葱绿的境界,才能实现舌尖与笔尖共舞的美好境界。我想,这不仅是笔者,更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一种理想境界。

(责编 张亚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