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措施研究

2022-06-08

 摘要:作为一项伟大发明,互联网现阶段已经融入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快捷、便利。现阶段金融业务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及互联网金融,在这一领域当中可以充分运用安全和移动等信息技术,降低金融银行相关业务的成本,并保持业务运行的通畅和便利,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金融业开放、共享等行业精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前言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形成了虚拟货币和互联网销售等多个内容,现阶段推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有云计算、搜索引擎及社交网络等,同时金融服务素质不断提高给相关互联网企业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从现阶段该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它能够运用更加优质的服务效率及更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其发展情况及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总结了以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在金融行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阶段融资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之中实现,同时支付和资金中介等金融模式相继出现。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金融行业当中逐渐有互联网企业的融入,同时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金融业务当中,实现服务、经营模式等的革新。从这一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拥有的业态精神包括共享、开发和合作等,它能够对安全、移动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一些非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其业态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也能够在充分运用现阶段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1]。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一)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1.技术基础。一方面,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产生和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包含自身及第三方全部数据,通过智能和移动设备等构建大量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交易、供应商等数据是互联网企业掌握重要信息的来源。另一方面,云计算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精选和统计,促使数据充分发挥其商业利用价值。该技术的产生促使处理和利用数据的效率提升。 
  2.物质基础。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分散风险、支付和资金筹集等是金融的重要功能,这些功能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这一过程中相继有百度、腾讯等大型企业的产生,对客户最大的吸引在于APP的免费注册,这一商业模式非常经典。据有效数据显示,腾讯企业现阶段已经拥有超过三亿的访问人数。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拥有非常多的流量,在统一的平台之上,大量用户信息和资金不断产生,技术的进步促使金融的服务素质不断提高,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4]。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第三方支付。这是一种网上交易服务方式,网上交易完成后为实现支付提供方便。现阶段很多非银行部门会在充分运用计算机和通讯等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当中实现同商业银行的协作,促使银行成为该机构与顾客之间的支付媒介,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同时进行转账、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在线功能平台。这部分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信誉较高、资金雄厚。 
  2.虚拟货币。比特币现阶段在市场上共有一千零五十万,多数国家都能够对其进行兑换。近年来,比特币的市场价格一再发生波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这一新金融事物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最初对其进行了高度警惕,因其很可能导致洗钱等非法行为的发生,甚至颁发明确法令,禁止其以货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然而比特币的使用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无法对其进行逆转,201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台比特币自动取款机,但是现阶段其仍然无法同人民币进行兑换,它的大范围使用趋势越来越明显[5]。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1.高效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互联网金融当中的应用,促使其服务及所提供的产品拥有更加精确的定价,这样一来,相关交易在互联网当中的进行,将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高效服务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对平台化的应用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顾客进行交易支付的方法也越来越简便,不仅不再依赖营业站,还可以脱离实体网点来进行,在智能手机和相关电脑设备基础上就能够方便的进行支付活动。 
  2.较高的经营风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的针对性监管还明显不够完善,现阶段的监管模式及方法当中,缺陷颇多。互联网金融现阶段的经营模式,对资本的要求较低,评估投资和融资的过程紧靠互联网相关技术来进行,导致整个过程中常常隐藏较大的风险。同时,对其进行监管过程中还存在全责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如果有违约或纠纷的出现,消费者很难应用有效的依据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弱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 
  1.信息中介地位的弱化。互联网中,相关平台如百度和腾讯等,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快速而及时的传送给用户。推广社交网络能够丰富客户资源,帮助企业获得大量信息;搜索引擎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促使信息具有较高针对性;社交网络还可以将双方的信息进行传递,从而可以构建起一个持续的供求信息序列。种种功能可以直接展现资金双方的信誉,通过网上交易,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就被大大的削弱[6]。 
  2.部分支付中介地位被取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交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小,这种及时、便捷的网上交易方式受到人们的热爱。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中虽然构建了网上银行,但支付过程还是需要各种插件的下载等,正逐渐被快捷支付所取代。近年来在百度和腾讯等大型企业的努力下,逐渐开发出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方法,现阶段使用最多的要属微信支付,使用者直接将自身的银行卡号进行输入就可以进行支付,微信支付不限制交易的金额。这种便捷的支付模式受到广大使用者的欢迎,因此商业银行的现骨干支付中介功能被削弱。  (二)冲击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商业银行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对其收入来源的冲击。虽然现阶段这一冲击还不是非常明显,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直接冲击其贷款业务,也将转变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加快捷、及时的处理信息,因此可以更快速的处理中小型企业短期、小额的贷款需求,这样一来能够对其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商业银行的这部分收入来源将大大减少。例如阿里金融的出现,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你贷款的机构,以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小贷加平贷”为供应链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服务。由于该公司同淘宝归属于同一公司,因此阿里金融可以便捷的获得大量数据和信息,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在信用信息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在实施贷款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查,贷款后还应当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系列活动中都应当产生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应当在互联网金融的整合下,运用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来对客户资质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在这些详细的信息基础之上,投资者可以同借款者进行直接交易,能够有效的节省部分被商业银行消耗的资金,减少中介费用,逐渐构成具有特点的、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小额金融市场。资金的持有模式转变成了信息的持有模式,有助于金融媒介更好的展开工作,从收入结构方面来看,各种费用都转变成一种简单的服务费,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四、以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服务型银行 
  1.专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应促使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在进一步划分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金融系统最主要的特点,现阶段应及时提高其专业技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不同领域、客户层级和资金需求方面逐渐扩展出科学的金融服务产品,促进产品定价机制和风险识别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要努力实现差异化服务。 
  2.促进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当中,主要针对大型客户进行,而新时期,商业银行应意识到小型客户群体的庞大,实现产品的创新,针对小心客户的需求创新产品。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进步促使产品创新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应对其进行充分的运用,来保障自身的非利息收入并提高服务质量。在升级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并以市场为导向,这样一来,有助于存贷款业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商业银行更应注重对不动产和新产业的融资,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收益。 
  (二)加大信息投入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专业的经济和管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新时期,商业银行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及时应用互联网最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业务流程角度来讲,工作中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促进线上、线下联动的加强,提高把控物流和信息流等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及时应用智能技术和设备来对其进行分析,详细掌握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7]。 
  (三)加强风险控制 
  虽然互联网金融模式要在创新、整合等方面优于金融银行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但是金融银行控制风险、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能力要远远高于互联网金融。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不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过低的准入门槛等缺陷,导致违约风险和投资泡沫的大量产生,消费者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划转资金、信息流失等现象,同时互联网金融小型企业也时有倒闭的现象[8]。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在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弊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将控制风险的有效性放在一切创新活动的中心位置,并对主动负债金融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负债的比重进行提高,并促进调控能力的增强。同时还可以将风险溢价进行提高,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将有效的资金应用到消耗较低的客户贷款当中。总之,种种手段都表明商业银行应当在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注重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障。 
  五、结论 
  在金融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二者出现融合,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同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总结了其发展中监管缺失和风险控制能力弱等的特点。在其不断发展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及时专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努力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调整业务机构等,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中介和业务等方面受到了冲击,商业银行应及时作出调整,充分发挥监管能力、资金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强等特点,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109-112. 
  [2]张楠.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网上银行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290-291. 
  [3]刘明彦.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掘墓者?——从P2P说起[J].银行家,2014(01):107-109. 
  [4]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5-8. 
  [5]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6]陈聪,王斌.浅析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外资,2014(02):46. 
  [7]高学海.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浅析[J].E-business Journal,2014(01):7-8. 
  [8]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0. 
  作者简介:刘 爽(1993-),女,汉族,辽宁盘锦人,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2012级金融学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