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瓶颈与突破

2022-06-08

文/闫素娟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市场定位偏离目标、吸储困难大、竞争乏力、贷款风险大等瓶颈。对此,本文提出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竞争力;健全法制建设,改善信用环境等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发展瓶颈;对策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城乡发展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2014KYQ08)。

【作者简介】闫素娟,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区域经济。

村镇银行是2007年出现的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设立,丰富了农村金融供给,有利于改善县域经济的投资瓶颈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 村镇银行设立的基本情况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1日率先挂牌成立。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91家村镇银行成立。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指出未来3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成立1300家农村金融机构,至此,村镇银行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银监会统筹中西部网点覆盖和农村金融服务具体情况,引导村镇银行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大力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有726家村镇银行挂牌运营。

(二) 村镇银行的经营情况

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一般来说,村镇银行设立两年就可以实现盈利,但是由于网点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客户资源较充裕,再加上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村镇银行的盈利速度相对较快,一年时间就可以实现盈利,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全国范围内村镇银行的运营还未实行整体盈利。据央行统计,2011年末,村镇银行的平均利润率为4.49%,比小额贷款公司8.99%和农信社16.82%的平均利润率都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高达22%(中国金融网,2012)。虽然村镇银行盈利水平不高,但是支农成效却很明显,截至2011年末,村镇银行共发放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瓶颈

(一) 目标定位偏离

中国银监会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将城镇或发达地区的闲余资金注入农村金融市场。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少村镇银行以盈利为目的,贷款资金的流向存在“支富不济穷”的问题,背离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偏离了为“三农”服务市场定位。

此外,村镇银行大多设立在县城。例如,截至2013年2月,浙江省共设立118家村镇银行,其中大部分位于县城,服务对象以大中企业为主,而不是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和农户,支农效果不佳。

(二) 吸储困难大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再加上营业网点少,没有发行自己的银联卡,其支付结算功能相对较差,客户只能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使得吸收存款更是难上加难。在金融高度网络化的今天,村镇银行的发展遭遇到极大的挑战。此外,村镇银行的大部分款项要跨行、跨区,费用高昂。加之村镇银行在乡镇没有网点,存取款很不方便,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这就意味着村镇银行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

(三) 竞争力缺乏

村镇银行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照中国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和其他同业竞争者的经营业务几乎相同。由于村镇银行没有自己的行名行号,所以不能直接介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这就导致汇款等业务不能正常办理。此外,在国家政策扶持方面,村镇银行也处于不利地位。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实行三年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相比之下,村镇银行则有较大的税收负担,须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除此以外,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资金缺乏时,只能选择向当地金融机构借入资金,这使得村镇银行的运行成本大大提高。

(四) 贷款风险大

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的主要盈利业务,贷款利息收入能够占到其总营业收入的95%以上。然而,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当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无法取得预期收入时,村镇银行就会面临违约产生的贷款风险。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 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要始终坚持自身的发展宗旨,切实为三农服务,明确自身定位,做农民身边的银行,把服务对象放在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农户等弱势群体上,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在服务“三农”的同时,村镇银行要逐步确立自身的金融主导地位,凭借自身在金融产品方面的优势,扩大并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在壮大自身力量的同时,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知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村镇银行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的存款利率,推出让利于存款客户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村镇银行要积极推进分支机构的建设,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前提下增设新的营业网点,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吸收当地的闲散资金,增加本行的存款量。要积极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对于贷款客户派生出来的存款,要继续营销,保存量争增量,多渠道吸收客户的资金。此外,村镇银行要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个办理业务的客户都享受到贵宾式的服务。对各类客户免收开户费、管理费,做到真正从客户出发,为客户考虑, 建立良好的客户群体,形成存款规模。

(三) 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竞争力

村镇银行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及客户细分。在做好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金融产品。村镇银行要积极探索客户的潜在需求,在做好已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之上,丰富金融产品类型,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也有所提高,我们可以为其提供子女助学贷款;农民手里的闲散资金越来越多,我们可以为其提供理财、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对需要资金的家庭,可提供贷款服务,探索新的贷款模式,引进担保公司或实行小额无担保贷款模式,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

(四) 健全法制建设,改善信用环境

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以县域为界,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征信系统。征信系统包括家庭基本信息、收入信息以及与银行的交易信息等,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风险。二是开展信用评定工作。按照已制定的标准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可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在提升农户信用等级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信用环境。三是多渠道开展信用知识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征,采用相应的宣传方式,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让大家切实地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和失去信用的惨重代价,自觉地参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中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立, 周向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J].经济学家,2009,(8):52.

[2]王东升,史蔓丽.村镇银行:忽如一夜春风来[J].中国金融家,2007,(3):33-34.

[3]李德.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J].华北金融,2010,(8):22-23.

[4]黄小华.论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的法律防范[J].知识经济,2012,(4):15-17.

[5]郭辉顺.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

(责任编辑:华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