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国内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2022-06-08

李颖琦 李茜

摘要: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向。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便于引导与监测绿色城镇化发展方向。本文根据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和总结述评,为不断完善国内绿色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四化”同步发展战略,2015 年5 月,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战略,如何推进绿色城镇化有序发展是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绿色城镇化发展内涵

城镇化发展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我国城镇化发展内涵呈现出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四种城镇化发展内涵类型。王素斋(2013)提出人口城镇化内涵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苏金发(2011)提出土地城镇化内涵是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张占斌(2013)提出经济城镇化内涵是农村要素流向城市;蒋宵宵(2013)提出社会城镇化内涵是提升农村人口价值理念。

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基本趋势。绿色城镇化发展是一种引领,决定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要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体现绿色化,使其发展内容更加丰富。绿色城镇化是一种以生态环境可持续、人的发展文明性、城镇发展健康性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将城镇集约发展与绿色相结合,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高红贵,汪成(2013)认为绿色城镇化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做到生态优先,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下促进经济发展。沈清基,顾贤荣(2013)认为绿色城镇化是指城镇发展与绿色相结合,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其特征应包括:健康性,即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生态性,发展同时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和谐性,即与周边是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董泊(2014)认为绿色城镇化有四个方面的新内涵,一是发展理念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发展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化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是共同发展的城镇化;四是产业支撑新,将现代农业纳入支撑绿色城镇化的产业体系;绿色城镇化发展是以城乡统筹一体、产业节约集约、生态资源环境协调为特征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城镇化。

二、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绿色城镇化发展建设始终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围绕城镇化建设发展核心内容构建绿色城镇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1.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点国内的专家学者围绕城镇化建设发展核心内容,分别从城市化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新型城镇化内涵与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社会人文环境、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生态城镇化发展七个方面为出发点,研究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方创琳,王德利(2011)认为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是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围绕城市化发展质量为出发点,从经济、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与判别标准值,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做出了评价。曾志伟(2012)以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为出发点,在研究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三方面为出发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王博宇、谢奉军(2013)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与质量为出发点,强调城镇化发展中内在质量的重要性,并由偏重数量与规模向注重质量与内涵提升转变,从经济动力、人口转移、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戚晓旭、杨雅维(2014)以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应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到城镇化发展中,以可持续指标体系为核心,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支持、城市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曹红华(2014)以新型城镇中社会人文环境为出发点,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包含平等、幸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联的内容,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主。吕丹(2014)从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从人口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生态环境支持指数、城乡统筹指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五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李晓燕(2015)以新型生态城镇化为出发点,从经济、社会、人口、生态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生态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围绕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点,分别构建形成了以城市化质量、新型度内涵、新型城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环境和新型生态城镇化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以城市化质量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方创琳,王德利(2011)根据城市化发展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以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为一级指标和12 项具体指标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在经济指标建设方面提出效率指数、结构指数、发展代价指数和增长动力指数,更加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的影响;社会城市化质量指标包括人类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个方面;空间城市化质量指数包括水资源保障、建设用地保障、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四个方面,增设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2)以新型度内涵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曾志伟(2012)以新型度内涵为出发点构建了新型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三个一级指标和43 个具体的二级指标。其中,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度体现的基础,包括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万元工业三废利用产品产值等具体指标;新型城镇化新型度体现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具体包括人均生产总值、平均工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值等具体指标;新型度体现的灵魂是社会建设方面,具体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消费率等18 个具体指标。在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社会建设指标所占权重为0.411,超过经济发展指标,使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3)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王博宇、谢奉军(2013)从新型城镇化内涵与质量方面出发,认为城镇化发展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表现,应综合全面考虑新型城镇化发展各个方面的关联度,构建以经济动力、人口转移、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为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动力具体包括人均GDP、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等具体指标,人口转移具体包括总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等具体指标,基础设施具体包括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等具体指标,人居环境具体包括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等具体指标。一级评价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口转移(0.28)、人居环境(0.25)、经济动力(0.22)和基础设施(0.18),人口城镇化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城镇化的直接结果,应增加城镇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二级指标,完善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戚晓旭、杨雅维(201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出发点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支持方面,提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支持、城市生活质量、制度建设五个一级指标,在社会进步指标方面,涉及人口及社会保障、城市用地、教育、文化和医疗5 个方面,在经济发展指标方面涉及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社会消费支出等7个具体指标,在生态环境支持指标涉及到空气质量、污水排放、大气污染排放等8 个具体指标,在城市生活方面涉及到建筑面积、供水、供热、供电等9个具体指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涉及到行政效率和管理指数两个指标,比较系统的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

(5)以社会人文环境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曹红华(2014)从注重新型城镇化社会人文环境发展为出发点构建了自然物质环境指标和社会文化环境指标,城市自然物质环境包含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设施完善、经济持续发展三个二级指标,社会文化环境包含文化繁荣进步、生活品质化和管理科学三个二级指标。

在社会文化环境指标中城市生活品质化所占权重最高(19.79),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6)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吕丹(2014)从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为出发点,根据全面系统性、主导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导向性等原则,选取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支持、城乡统筹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个方面的指标,其中,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重要的指标,所占权重达到0.4175,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就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均等化,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综合性,突出城镇化发展中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发展。

(7)以新型生态城镇化为出发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李晓燕(2015)从新型生态城镇化为出发点,认为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行为可以控制城镇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城镇发展中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在此基础上,确定经济、社会、人口、生态四个指标指数。其中,生态城镇化具体包括万元农业GDP化肥使用量,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处理率等8 个具体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更注重保持城镇化过程中与原有环境的协调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构建新型生态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语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方向与目标。针对目前专家学者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绿色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应增加生态产业发展指标,测评发展中的循环、环保、低碳经济水平;围绕城镇化发展与绿色化发展关系,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应增加绿色设施、绿色生活、绿色人居、绿色人文发展指标,测评绿色发展水平。

通讯作者:李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内涵、目标与路径[J].热点关注,2013,(4):165—168.

[2]苏金发.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曾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4):111—115.

[3]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报—经济发展与改革,2013,(1):49—54.

[4]蒋宵宵.农业产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驱动力研究—以“冀中南”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3,(4):47—53.

[5]高红贵,汪成.略论生态文明的绿城化[J].中国人口,2013,(23):12—15.

[6]沈清基,顾贤荣.绿色城镇化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思考[J].建设科技,2013.

[7]董泊.关于实施绿色城镇化的探讨———以天津市汉沽区大田镇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2):111—113.

[8]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J].地理研究,2011,(11):1931—1946.

[9]曾志伟.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10]戚晓旭,杨雅维.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2):51—54.

[11]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建城镇化评级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基于浙江省11个城市的数据[D].浙江大学,2014.

[12]吕丹,叶萌,杨琼.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2014,(9):72—78.

[13]李晓燕.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5,(4):69—73.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