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李克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2022-06-08

新华网

李克强在讲话中首先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影响全球与地区局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多极化进程曲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

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亿,劳动力供给充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同时,亚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不高,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7 亿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亚洲各国既面临老问题,也有不少新烦恼。解决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改变世界,发展创造未来。发展仍是亚洲国家的第一要务。

新形势下,亚洲保持发展势头需要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发掘新的动力。本届年会以“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为主题,很有现实针对性,这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深远意义。在此,我愿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甚至是“二乘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又增加了发展环境的复杂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甚至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现象,国际上唱衰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再起。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实现互惠共存、互利共赢。

过去十多年,亚洲区内贸易规模从1 万亿美元扩大到3 万亿美元,占区域各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从30%上升到50%,但如与欧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应齐心协力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水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地区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是对既有成熟自贸区的整合。RCEP 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符合亚洲产业结构、经济模式和社会传统实际,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兼顾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区域贸易安排。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与此同时,可考虑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中国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我们坚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RCEP 和TPP 应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希望RCEP在2015 年能够达成协议。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地区各国同心并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发挥亚洲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

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经济融合。创造亚洲的美好未来,要靠各国的自身发展,更要靠地区的共同进步。中国有句谚语,“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地区国家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系牢经济联系的纽带,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地区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方愿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中方愿与域内外相关方抓紧磋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事宜,争取早日正式成立。产业互接互补是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各国应利用相互毗邻的地缘优势,推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网络和经济体系。亚洲经济的命运取决于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加强相互交流,借鉴彼此经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本区域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机遇。

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地区动荡是祸,周边稳定是福。亚洲的进步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保障。60年前,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充满了东方智慧,也是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要把和平共处的理念世代传承下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可成友邻。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共同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各国应推动安全对话与磋商,加强灾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框架。

这里我要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时,我们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愿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主张也是明确的。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我们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我们会果断回应。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重情义,不会亏待朋友;我们讲原则,坚定维护根本立场。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中国珍爱和平、渴望发展,愿与地区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繁荣和开放的亚洲,在不断增强政治互信中维护亚洲周边的和平、稳定和安宁。

李可强在演讲中强调指出,亚洲的发展关乎世界前景,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息息相关。

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当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开始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但也要看到,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这些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客观反映。

凡事预则立。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去年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是有条件的。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 刚刚达到5000 多美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带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中国经济稳增长是有基础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届年会主题是寻找新的动力,我们将多方施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形成有益经验,并复制与推广到其他地区。这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创造营商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建设法治经济,也会更多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可以促进改革。我们将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譬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我们将与国际市场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要向调结构要动力。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邮政电信等更多服务领域,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多运用社会资本,增加养老、健康、旅游、文体等服务供给。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破解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入手,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运用市场手段相结合,更大规模改造各类棚户区。我们将推动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扩大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的规模,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中国13 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需求的“富矿”。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我们已把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小微企业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 万元较大幅度提高到10 万元,并且还将对个体经营和企业吸纳就业进一步实行减免部分税收的政策,通过扩大就业创业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我们将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消除群众后顾之忧。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综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还要行稳致远,集亿万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续写“中国故事”新的传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克强在演讲中最后呼吁,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亚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合作共赢。集众智所为,才是真正成功之道。亚洲各国应密切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襄地区发展大业,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将永远与亚洲各国一道,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