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小石子中“走出来”——《认识11-20各数》一课的教学思考与设计

2022-06-08

陈士文1,王卫东2(1.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225000;2.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225000)

我们先来读一则小故事:

一个人要过一条宽阔的大河,河面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此人不知如何是好。恰巧上帝在天上看见了,于是点化此人——伐木造船,乘船渡河。此人照办,顺利过河。过了河后,此人舍不得丢弃辛苦打造的船,背着船继续前行,越走越辛苦……不禁仰天长叹:此行何故如此重矣!上帝闻言惊异:过了河还背着船干什么?

这个故事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转入正文——《认识11~20各数》一课的教学思考与设计。这是“高效课堂·新修订课程标准全国培训活动”(徐州站)中的交流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的思考

对于《认识11~20各数》一课,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这个目标明确而详细。对于课时目标,这样拟定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如此具体而确定的话,那累积下来会怎么样呢,能累积下来吗?

笔者曾经问过一名教师:“教学《认识11~20各数》,你期待学生最久远的收获是什么?”“数感、十进制,还有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位教师的回答简练而深刻。可是笔者并不满足,继续追问:“你期待学生最本质的收获是什么呢?”这位教师哑然……

当然,“本质”肯定不是考试的分数,而且,我们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说是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在思考:通过《认识11~20各数》一课,学生有了知识(计数单位、十进制),有了能力(数出11~20、读出11~20、掌握数的顺序),也有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那更深层、更久远、更本质的收获是什么呢?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笔者深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信息的“储蓄”者,也不能仅是前人技能的再现者,而应是智慧的创造者。于是,我们遵循“智慧数学”的理念,凸显智慧的萌生、发展、生长和创造,设计了《认识11~20各数》一课。教学过程通过三个板块展开:

(一)第一板块:从小石子数起

教师和学生一起追溯人类智慧的萌生与发展,从小石子,到小棒(算筹),再到计数器,记数实物的简化是工具创造的过程;最突出的创造是“以一当十”,从1个大石子(重量与1个小石子不一样),到1捆小棒(形状与1根小棒不一样),再到1个珠子(完全一样的珠子),学生沿着先人智慧的历史足迹成长。

师(出示10个小石子)瞧,老师这儿有一些小石子,咱们也来数一数有多少个。

师今天的课呀,我们就从这些小石子数起。(展示幻灯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以打猎为生,他们捕获1只猎物后就在地上放1个小石子,2只猎物呢?3只呢?(出示10个小石子)10只呢?就这样,猎物越来越多,小石子也越来越多了,数得过来吗?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演示10个小石子换1个大石子)看,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师小朋友们,这个大石子就是多少呢?

师这是古人用的方法,可是石子毕竟太重了,古人又想到了用算筹,也就是小棒,工具就越来越轻便了。(出示若干小棒)看,这儿有多少根小棒?

师10个小石子可以换1个大石子,那10根小棒怎么办呢?(演示动画)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1捆小棒。小朋友们,你会像这样先数出10根,再捆成1捆吗?动手试一试。

师捆好了吗?这1捆是多少?对,它就是1个十。1个十里有几个一呢?好,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出示“智慧心语”:记数的工具越来越轻便了。)

师请同学们用捆好的和散着的小棒表示出12。

师(出示1捆带2根小棒)刚才,小朋友们用小棒表示出了12。现在,想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12的吗?(出示计数器)认识吗?它叫计数器,右边这一位是个位,左边这一位是十位,计数器上的算珠也可以表示数呢!看,这是12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大家看,十位上这1颗珠子表示多少?哦,十位上这1颗珠子能表示1个十。真厉害,能以一当十!(板书:以一当十)一起读一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瞧,人们多聪明啊!从小石子到小棒,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什么?从计数器上我们感受到了以一当十。

(教师出示“智慧心语”:以一当十。)

(二)第二板块:“十”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板块追溯先人智慧的历史足迹,让学生从中感悟智慧的萌生、发展,第二板块则回归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通过身边的1捆、1包、1盒、1袋、1份等感受“十”,理解“十”是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理解十个十个地数的优越,让学生从中体验智慧的生长。

师“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出示1包餐巾纸)看,这是什么?老师把它打开,数1、2、3……多少?

师(出示1盒饼干)再看这1盒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老师这儿有“十”,你们的学具里说不定也有“十”呢,赶快找找吧。

师谁找到了“十”?请起立。你的“十”在哪?数给我们看看。

……

师大家看,十个是1包,十个是1盒,十个是1袋……身边的“十”还真不少啊!(出示3捆铅笔)看,这是多少?为什么?

师(出示多捆成捆及多支散装的铅笔)想拿50支铅笔,你准备怎么拿?

师为什么不一根一根地拿呢?

师拿62支怎么办?如果拿100支呢?

师看来,十个十个地数还真快呀!

(教师出示“智慧心语”:十个十个地数还真快呀,以后我们还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

(三)第三板块:从小石子中“走出来”

“走出来”是指从实物到符号。数字符号的发明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因此,这一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智慧的超越。

师“十”就在我们身边,但记数时我们总不能把计数工具一直带在身边吧。于是,人们就设法从石子、小棒、计数器中“走了出来”,创造了图形和符号。(出示数字“0、1、2、3、4、5、6、7、8、9”)瞧,阿拉伯数字就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会数吗?我们一起数一数。有了这10个数字,我们就可以组成很多很多的数啦!

师(出示数字“12”)这是多少?对,它就是12。

师现在我们知道石子、小棒、计数器、数字都能表示12,你知道它们的“十”都在哪吗?

师(指着数字“12”)这里的“十”在哪?这个“2”表示什么呢?

师比一比,你觉得哪一种表示方法更简单?是呀,用符号表示更简洁了!

(教师出示“智慧心语”:用符号表示物体的个数更方便、更简洁。)

这一课的设计,从追溯历史足迹,在教师的讲述中感悟智慧的萌生、发展;到回归生活经验、认知基础,通过师生的实践活动体验智慧的生长;再到图形、符号的发明、使用,共同享受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三个板块的设计,从时间上看,由古至今;从内容上看,由理论足迹到实践生活;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由实物直观到符号抽象:每个板块呈现不同的功能,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智慧。而智慧才是学生最深层、最久远、最本质的收获!

至此,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上帝闻言惊异:过了河还背着船干什么?”是啊!我们需要获得过河的智慧,而非背负过河的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深谙具体、明细的课时教学目标背后,留给学生深层、久远的、本质的教育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忘记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难道爱因斯坦的话还不能使我们警醒吗?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