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减负·优化·坚持——略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修订

2022-06-08

【编者按】近年来,一些学科及版本的教材纷纷启动了修订工作。那么,教材为什么要修订,修订的原则是什么,又有哪些具体的调整,使用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期“本刊特稿”栏目约请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的曹勇军老师、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组的主编何锋老师作出说明。

曹勇军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已经使用了10年。10年来,它为教学和课程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各方普遍的好评,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高中语文教材之一。但时至今日,我们对于课程改革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

教材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优质的选文、更科学的编排、更有效的实践引领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为师生服务。基于此,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启动并完成了必修部分的修订工作,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

一、修订的原则

本次修订属于微调。修订前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在保留教材原有基本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对个别专题、部分选文作了局部的调整和充实。修订中始终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一)减轻课业负担

目前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在必修阶段,要用1.25个学年学完20个专题,课时相当紧张;加之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加选择,不论是否加*号,不管是讲读还是选读,一律拿来教学,拼命赶进度,使得学生没有充分体验、思考、练习和消化的时间,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减负势在必行。

(二)追求体式同类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专题组织课文,把多样的、丰富的文体有机组合在一起教学,这是全新的探索,

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有巨大意义和价值。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感到不适应、不习惯,或者存在顾虑——担心这种跨文体组合方式,

会影响教学效果。本次修订中综合一线教师10年教改的成败得失,在这方面做了调整,保证专题中的每个板块文体相同或近似,

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学习惯,方便其开展教学。比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原来是诗歌、散文混编;调整后,删去4篇文章,增补了6首自由体新诗,切分成“吟诵青春”、“光阴的故事”、“回旋舞”三个板块。组合方式由原先的诗文“混编”,变为清一色的现代诗歌。诗歌的体式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便于学生集中而又有梯度地展开诗歌学习。

(三)拓展工具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保留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性统一的基础上,侧重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纠正目前教学中出现的只讲“人文”忽略“工具”的“泛人文化”等实际问题。工具性、人文性两性统一一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追求的目标,但面对新的教学形势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教材组审视了必修教材原来的20个专题,经过反复的讨论,最后决定新编一个体现汉语言文化特点的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替代原来必修三的“祖国土”专题,让学生用全新的眼光认识理解语言的演变、汉字的流变、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习惯,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拓展其母语视野,提高其语言素养。

(四)突出可教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开发了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文本,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的课文文质兼美,但作为教学文本,其可教的东西不多,教学中缺少能抓得住的言语实践的切入口,不便于实施教学;有的课文比较浅白,缺少对学生的挑战和刺激,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空间不大。前者如《安妮日记》,文本感人,富有教育意义,但教学中可教的东西不多,往往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应有的训练、提升的作用;又如帕斯卡尔《人是会思考的苇草》,文章富有哲理,对于学生思想的提高、视野的拓展很有帮助,但这篇文章不好教,没什么抓手,教学中感觉难度大,也只能割爱。后者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理解上难度不大,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本次修订中,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对这类文本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替换,调整后的文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便于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整的部分

本次修订包括专题与课文的调整、作文的调整和个别练习的调整。

(一)专题与课文的调整

第一种情况是删减。在原来的5个模块20个专题不变的前提下,篇目从原先的108篇调整为95篇。“瘦身”之后,突出主干核心篇目,整体上落实了减负的原则。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大多数专题减少了篇目,便于教师开展教学。

第二种情况是移位。首先是专题内顺序的调整。比如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原来是苏轼的《赤壁赋》在前,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后,调整后变为先柳后苏,这既有时代顺序的考虑,也是想把苏轼对自然更深刻的感悟放在最后压轴,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序列。又如必修五的“直面人生”专题,原来是《报任安书》在前,《渔父》在后,现在调整两者顺序,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其次是跨专题的移位。比如《肖邦故园》,原是“祖国土”专题中的文章,该专题被拿掉后,这篇课文仍保留,调整至“月是故乡明”专题,替换了柯灵的《乡土情结》,使专题学习的内容匀称饱满。为什么要删去《乡土情结》?因为这篇文章写作上比较直白,文学也比较堆砌,经典性不够,而《肖邦故园》构思行文上富有特色,所表达的对故园的情感更具象、更感人。两相比较,新教材选择了更有学习价值的《肖邦故园》。再如说《落日》,原来在“历史的回声”专题中,是和《勃朗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这篇消息组合在一起的,现在拿掉《勃朗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把《落日》调整到“和平的祈祷”专题,替代《安妮日记》。

第三种情况是新增。由于本次修订是微调,所以新增的篇目作了严格的限定,数量不大。首先是新增了一个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该专题共有四篇文章,组成两个板块,一是“汉字的王国”,第二是“如琢如磨”,除了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汉字王国中的“人”》一文外,所选课文均为有定评的经典老课文。这些文章语言规范、见识通达、深入浅出,对于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素养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是新增了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氓》,它和《离骚》组合成一个新板块“诗骚风雅”,编排在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让学生在学习唐诗宋词之前,先学习这些先秦的源头性的经典作品,使作品前后呼应起来,便于学生沿波讨源构建认知框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第三是新增了三篇文章,一篇是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替换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文体上也与《最后的常春藤叶》大体一致。《说书人》写于上世纪40年代,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其叙事视角,均值得学习借鉴,此文的入选也让专题内涵得到拓展。第二篇是费孝通的文化经典论文《美美与共》,替换原先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原先的文章议论文体的范式意味不强,又涉及比较专门的学理知识,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新入选的《美美与共》一文,不仅倡导了现代文明的价值常识,内容给人启发,而且文字比较规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先选文上的不足。第三篇是写采访“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永不消逝的歌声》,用它来替换稍显陈旧的《作为偶像》,与《白发的期待(节选)》共同组成“倾听”板块。

(二)作文的调整

写作知识短文除修订若干语句外,基本没有调整,调整主要在作文题上。此次修订共调整10道作文题,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随课文的调整,命制新作文题。如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为配合课文《十八岁及其他》教学,原有给父母写信的写作练习,篇目调整后改为“畅想未来”的命题作文。二是原有的作文题稍显陈旧,改换为更有现实生活气息的新作文题。如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增加一道作文题:“在你接受教育的记忆中,可能有一些难忘的词语,如‘课外书’、‘罚抄作业’、‘班级排名’、‘竞赛选拔’、‘三好生’、‘ 处分’、‘路队’、‘补习班’、‘特长班’等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些特别的内涵。选几个词语,用自己感兴趣的表达方式,编一组‘教育词条’。”此题从学生熟悉的教育现象入手,用教育词条这种富有创意的微写作形式,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生活,相信会受到师生的欢迎。

在作文题的调整中,进一步开发两类作文命题形式。一是融生活思考写作为一体的“过程性作文题”。这类作文题往往有真实的生活情景,具有“做中写”的意味,让学生学会写作发展的策略。应该说,这类作文原来就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命题的一个特色,修订中得到彰显。如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新编了一道题:“在日常生活与阅读中,你可能会有一些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观点与评论虽然未必成文,但不乏独特的思想价值。整理自己的‘随想录’,不拘形式,每则100字左右,可以不断增加。”二是写作中强化了辩证思维的力度。针对目前不少学生价值认同混乱、不善于说理等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辨析比较,学会多视角、多层次分析说理,提升其辩证说理的能力。如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这道作文题,就具有辩证思维的含金量:“某市在偏远地带发现一处自然风景区,一年后记者探访,看到这里已经建了十多家宾馆,沿河岸造了一排旅游饭店。对这件事,各界评论不一,有人认为要优先发展地方经济,有人认为一定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一方净土,不宜开发。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此外,随着课文的调整,练习题也作出相应的调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使用建议

(一)坚持苏教版教材的理念,发挥其优势

根据教学形势的变化,适时地对教材进行修订,是教材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次修订仅仅是微调,并不意味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有了变化。应该说是通过微调使它所坚持的理念、所具有的特色更加鲜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鲜明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以人文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开放的对话平台。打开课本,扑面而来的是生活的气息、思想的气息、精神的气息、语文的气息,这对于学生言语自我的成长特别有推力。又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工具性突出的表现是突破了对语言工具的狭隘认识,倡导一种“大工具观”,在提升思想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学习、过程的展示、方法的运用、技能的历练,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如,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运用三种呈现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中满足于书面机械操练的不足,要求师生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文本研读等多向度的语文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力和运用力,为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理念和优势,在修订后的新教材使用中应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施。

(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课文的修订

长时间地使用一套教材,使得教师对某些课文有了感觉,有了感情,对某些课文的调整会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可以理解。事实上,某些课文虽然从必修教材中调整出去,但它们并没有被一删了之,而是被安排进了读本,师生可以在读本中学习。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教材出现的新变化,更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教材很重要,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是“随时准备飞起来的跳板”(苏霍姆林斯基语),决定教学效果的有许多要素,而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乃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我们应通过自己丰富的阅读、精心的准备,让自己的课堂多一些资源,多一些事实,多一些真相,多一些角度,多一些主动,最终多一些希望和成长。

(三)吃透新增课文,理解调整课文

虽是微调,但对新出现的文本,教师在备课时要舍得花工夫,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要注意调整的意图,在新的教材结构中理解文本,确定教学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比如,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图片两组》,原来的6幅照片现在调整扩充为8幅,让图片这样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让读图、写图这样的语文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强化。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因为这类“非连续文本阅读”,是目前教学中非常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努力实现教材的意图。又如,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原来有一个板块“问答之间”,现在改为“倾听”,侧重点由原来的“问与答”,转到“倾听”上来。也因此教材用《永不消逝的歌声》这篇录音采访替换原来不易体现出倾听特点的《作为偶像》。备课时应紧扣“倾听”这个板块训练目标,凸显口语交际内容的张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