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重读《颓败线的颤动》

2022-06-09

  一

  鲁迅的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作于1925年6月29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7月13日《语丝》周刊第35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作品以奇异的笔法,在不足2000字的篇幅中不但形象地描绘出一个身受封建旧礼俗迫害的旧中国妇女的悲惨与不幸,而且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作品以虚幻的梦中梦的方式,用全知的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两幅生活图景。重点写了一个不幸的女人年轻时和衰老后两次不同的身躯的颤动。第一幅生活图景描绘的是这个年轻的母亲对自己两岁小女儿的疼爱与细心地呵护。为了自己和小女儿的生存而忍辱含羞地出卖肉体。这就是诗中所写的女人身躯的第一次颤动:“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识的披毛的强悍的肉块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躯,为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而颤动。弛缓,然而尚且丰腴的皮肤光润了;青白的两颊泛出轻红,如铅上涂了胭脂水。”这里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刻画了这个还具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精神上的羞辱、痛苦、不安与生理上的饥饿与满足。第二幅生活图景描绘的是多年以后,母亲已经衰老,她的小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成了几个孩子的母亲。一家人都在以怨恨鄙夷的态度谴责这个垂老的女人。认为都是因为她的不光彩的经历,害得一家人没有脸见人。最小的一个孩子还把一片干芦叶当一把大刀向老妇人挥着喊“杀!”老妇人再也无法忍受心中的委屈、痛苦与羞辱,她如骨立的石像般站起来走出家门,把一切的冷骂和毒笑都关在身后。独自在深夜中走进无边的荒野,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回顾一生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所承受的痛苦与屈辱,所遭受的羞辱与指责……。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她要向老天爷来控诉。于是就有了她身躯的第二次的颤动。“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当她说出无词的言语时,她那伟大如石像,然而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的全面都颤动了。”这里诗人用了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把老妇人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无比的悲愤用躯体的语言做了形象化的表达。诗人把老妇人悲愤的情感化为躯体的颤动,并且“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她于是抬起眼睛向着天空,并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惟有颤动,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把难以言说的强烈的悲愤的情感形象化为大海的波涛汹涌、飓风的呼啸翻腾。这是这篇散文诗情感抒发的高潮,也是诗人为老妇人发出的控诉的绝叫。

  这篇作品中作者借助妇人一生屈辱的经历和超离愤怒的反抗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作品批判和控诉的对象是什么呢?

  二

  以往研究者对这篇散文诗的解读大致有两类情形,一是笼统地认为作者表现的是对旧社会被侮辱与被损害妇女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二是具体解读为对忘恩负义者复仇的主题。第一种观点有代表性的是李何林先生,他在解读这篇散文诗时认为:“作者对于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怀抱着深厚的同情,写下了不少小说和杂文,向旧社会提出了抗议,暗示或者提出她们的前途。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些悲剧的女主人公中,以祥林嫂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痛苦最为深重,其原因在于她被迫嫁过第二个男人,违反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礼教。而这位小妇人在所谓‘舆论’看来,就要比祥林嫂更要下贱或‘不干净’得多。因而用冷骂和毒笑来迫害她的人,不是别人,是她牺牲自己养育大了的亲人。她较之祥林嫂将为更多的人们所不齿。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更为深重的。但她又和祥林嫂所不同,她反抗了,虽然结局将仍然是悲惨的。从千百万被蹂躏的妇女中选取题材,用崇高博大的感情和诗的语言,以及少有的笔法,作者创作了这样一篇感人极深的散文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1}李天明先生也认为:“散文诗的主体是聚焦于女主人公贫穷与羞辱的现实主义描写。她的形象让人想起鲁迅小说中受损害和被侮辱的祥林嫂、单四嫂子和爱姑。所不同的是诗中无名的母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较早的城市贫民的形象。基于这一点,她又类似于郁达夫或老舍小说中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散文诗提供了二十年代中国城市贫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它是以饥饿和贫穷为特征的。饥饿和贫穷孕育犯罪。但此篇并不旨在谴责女主人公的罪愆,而是对于社会罪恶和贫穷的一种控诉。”{2}

  笔者认为,同情被封建礼教道德规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压迫残害的旧中国妇女,以博大的人道情怀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妇女申诉,以启蒙主义者的承担意识和责任感来揭露、批判封建礼教的罪恶和社会制度的黑暗,这自然是鲁迅一贯的立场,也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作品的总主题。而在这一总主题下,鲁迅的每一篇作品又有其独特的命意,表现的意思或说揭露或批判的侧重点又是不同的。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本来是一心维护“夫权”要践行“从一而终”的,但婆婆为了钱代行“父权”而强迫她改嫁。这里作者重点是表现一个一心遵守封建礼教规范的妇女,在“父权”与“夫权”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使她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境地。最后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吃掉了。《明天》则重点表现一个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生活在贫穷黑暗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单四嫂子想要“明天”而偏偏没有“明天”。按照封建的道德规范,女子的一生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单四嫂子死了丈夫,自然儿子就成了她唯一的希望,成了她的“明天”,但儿子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而《离婚》中则表现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村妇女爱姑面对自己无端被“休”,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想向封建礼教维护下的不合理男权社会讨说法而不成。所以,把《颓败线的颤动》的主题笼统地说成是表现对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虽然从总体上符合鲁迅有关妇女问题的思想,但显然没有深入理解和揭示鲁迅这篇极具特色散文诗的独特命意或抒情、批判的重点。此外,李天明先生断定散文诗中所写的妇人是城市贫民,不知依据为何?全诗好像没有什么带有明显城市标志的描写,反而是小孩手中玩的干芦叶和老妇人出家门后就走到了无边的荒野等等描写更容易让人想到农村。所以李天明先生把这篇散文诗与郁达夫或老舍写小人物的小说相联系,认为意在展现二十年代中国城市贫民生活的贫困与苦难,显然也没有抓住鲁迅创作此文的主要立意或说作品的主题。

  再看把散文诗的主题解读为对忘恩负义者复仇的情况。把老妇人最终无法忍受来自她含辛茹苦养育成人的儿孙们的冷骂和毒笑而离家出走,独自以无词的肢体语言向苍天发出控诉理解为是鲁迅以象征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忘恩负义者复仇的情感。这种“复仇”说可能源于冯雪峰先生在《论?骉野草?骍》中谈《颓败线的颤动》时的这样一段话:“作者所设想的这个老女人的‘颤动’——猛烈的反抗和‘复仇’的情绪,不能不是作者自己曾经经验过的情绪,至少也是他最能够体贴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在爱与憎发生激烈的矛盾斗争时才有的,是一个热烈地爱人们而反抗性也极强烈的人,在遭受着像这个老女人这样的待遇的时候才会发生的。这是一种最痛苦的情绪。”{3}这里冯雪峰把对作品的理解直接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或经验挂钩,于是,一些研究者就把作品批判或复仇的目标锁定为和鲁迅有着恩怨情仇的高长虹和周作人一家。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先前何尝不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的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我听得甚至有人说:‘他一世过着这样无聊的生活,本早可以死了的,但还要活着,可见他没出息。’于是也乘我困苦的时候,竭力给我一下闷棍,然而,这是他们在替社会除去无用的废物啊!这实在使我愤怒,怨恨了,有时简直想报复。我并没有略存求得称誉,报答之心,不过以为喝过血的人们,看见没有血喝了就该走散,不要记着我是血的债主,临走时还要打杀我,并且为消灭债卷计,放火烧掉我的一间可怜的灰棚。我其实并不以债主自居,也没有债卷。他们的这种办法,是太过的。”{4}李何林先生据此提出了一种不确定的推断或猜测。认为:“这或者是作者当时某些思想感情的一种曲折的表现吧?……也有人说,这篇是作者养活周作人一家,反被他们所欺辱,因而产生的反抗思想的极为曲折的反映。”{5}但李何林先生最终认为这些虽然可能对作者有影响,但不能构成这篇散文诗的主题。主题是表现旧社会千百万被侮辱与被蹂躏的妇女的反抗和复仇。后来一些研究者进一步坐实了对高长虹等忘恩负义青年的复仇主题。如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明知道几个人做事,真出于‘为天下’是很少的。但人于现状,总该有点不平,反抗,改良的意思。只这一点共同目的,便可以合作。即使含些‘利用’的私心也不妨,利用别人,又给别人做点事,说得好一点,就是‘互助’。但是,我总是‘罪孽深重,祸延’自己,每每发现纯粹的利用,连‘互’字也安不上,被用之后,只剩下耗了气力的自己一个。有时候,他还要反而骂你;不骂你,还要谢他的洪恩。我的时常无聊,就是为此,但我还能将一切忘却,休息一时之后,从新再来,即使明知道后来的命运未必胜于过去。”{6}“在这几年中,我很遇见了些文学青年,由经验的结果,觉他们之于我,大抵是可以使役时便竭力使役,可以诘责时便竭力诘责,可以攻击时自然是竭力攻击。”{7}孙玉石先生根据这两段话,认为:“鲁迅所说自己时常感到‘无聊’的这种感情,同《颓败线的颤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一致的。这篇散文诗写作之后,狂飙社的个别文学青年,背义忘恩,对鲁迅进行攻击谩骂。鲁迅不仅在一些文章中予以揭露,后来还在历史小说《奔月》中,用逢蒙背离老师羿的形象表达了这一思想。……鲁迅这种认识,是他积‘几年中’的‘经验的结果’。他在《野草》中,把这种经验写进了散文诗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是鲁迅在散文诗中,把自己痛苦的感情凝成了象征的抒情形象,那位为青年子女牺牲了青春的母亲,到后来反被自己养育的子女所鄙夷和笑骂。这母亲形象的遭遇,既包含了对社会的批判,更主要的还是鲁迅对于‘祸延自己’的痛苦愤怒感情的象征。鲁迅通过垂老女人的沉默无言的复仇,对青年那种自私卑劣的灵魂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8}

  • 上一篇:怀人二题
  • 下一篇:这些话里的意思
  •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