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022-06-08

尚晓彤

(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湖南411105)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与互联网发生了联系。衣食住行,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诞生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多领域快速铺开。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的银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进攻,我国银行业应积极面对挑战,发挥传统优势,并着力开发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并谋求与在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力求实现双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优势;银行业;冲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26-03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简介:尚晓彤 (1994-),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现于湘潭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在读。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从一开始的新鲜事物,到如今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达到6.49亿。互联网技术涉及的领域愈加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终于催生出了一个新名词——互联网金融。众所周知,传统的金融业一向处于银行的“掌控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几大国有银行的寡头垄断。而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悄悄地改变了金融业的布局。2010年、2011年,阿里巴巴公司分别成立了浙江和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共16亿;2012年8月,由中国平安,腾讯,阿里巴巴共同投资的“众安在线”成立;2013年6月,由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的“余额宝”推向市场;2014年1月,腾讯在微信平台推出理财通。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结算的规模已达到16万亿,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1.1万亿(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代表性产品“余额宝”已拥有超8100万客户,1853亿元的资金规模。这一切都说明,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尽管在数量上看,短期内可能对传统银行业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所带来的影响是可见的。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银行业将怎样保存实力,谋求长远发展?这正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作为新生事物,关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尚处在一个众说纷纭的过程。谢平等(2012)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将对金融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笔者基本同意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广义上来说,凡是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行为,都应被划入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提到现在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依据开发者的类型,一种是金融机构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指的是银行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还有一种是非金融机构搭建的金融平台。这样的平台又有两种,一种是依托电商平台的,如阿里小贷,另一种是由第三方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搭建,细分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P2P贷款,如宜信,拍拍贷;众筹融资,如淘梦网等多种类型。下文所提及的"互联网金融"一词如无特殊说明,即指由非金融机构搭建的金融平台。

而作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使其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广泛的客户群。

在这里,我们将客户群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潜在客户。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客户,必然是我国日益增多的网民。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6.49亿,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47.9%(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2)。互联网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潜在客户。研究调查显示,2014年新增的3117万网民中,年龄以10-39岁为主,合计占比78.1%,其中20-29岁的占比31.5%。学历以中等教育水平为主,职业一项学生独占鳌头,占比23.8%(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2)。新增网民呈现出一种年轻化倾向。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更强,对于个人理财也呈现出一种广泛的兴趣,对金融服务拥有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平台上完成诸如存款,支付,购买理财产品,寻求融资机会,找寻投资项目等目的,完全贴合时下年轻人的相关需求,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上势必更加抢眼。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体现出了“碎片化时间”的应用。当今社会讲求一个“快”字,新事物更新换代迅速。时装界推行的新概念叫“快时尚”,而日渐流行的社交软件诸如微博等也是一种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的“快文化”。互联网金融通过与移动终端相结合,赋予传统金融服务“快服务”的意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满足客户金融方面的需求,佐以简洁方便的操作,不能不受到当下主流文化的青睐。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客户大大增加。二是存在融资困难的中小型企业。这部分企业长期处于银行信贷服务的灰色地带。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第一目的是资产保值,第二目的才是增值。当下银行业主要的盈利来源还是存贷利差,难免在客户的选择上倾向于“高质量客户”,也就是信誉更好,资产更多的大型公司。中小型企业并不是银行的主要客户,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容小觑。但出于风险规避的考量,银行选择放弃这部分客户,以达到效用的最大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缓解了这部分客户融资难的问题。依托电商平台,基于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平台往往挖掘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信息,加以整合分析,用以弥补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详细财务报表的遗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信用评估,严格把关,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实现向中小企业的小微贷款,弥补了市场缺陷。综上,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广泛的客户群。

2、信息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传统融资模式表现出了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且而这种信息不对称是供求者双方的。就直接融资的角度,融资双方是个人。投资者要想挖掘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在卷帙浩繁的投资项目中逐个寻找,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造成了投资者接触到的项目很有限,即使有合适的项目,也要深入挖掘融资者的数据,而以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作为融资方,寻求直接投资的多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时间紧,数额小,周转快,相应的风险也会比大型企业要大一些,正是间接融资很难满足这种需求,才会寻求直接融资。但直接融资又难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其需求。就间接融资来说,融资的双方是个人或企业与银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73,168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是间接融资.可见间接融资是我国最重要的融资方式。而间接融资面临的问题与直接融资差不多,也是信息上的不对称。除此之外,相比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风险的偏好更低,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因此需要更丰富的信息用于决策,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了传统融资上的一大难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这一难题。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双方的信息被集成化,并加以展示,因此无论是供求双方都可以接触到大量项目。关于信息的提供,上文曾提到,互联网技术在“大数据”的前提下可以依托电商平台的产销数据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比财务报表更为详尽,因此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可以此作为依据。除此之外,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也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授信速度快,也可以进行远程授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比传统金融更为灵活,发展前景良好。

3、操作简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多,大众对理财的热情日益高涨。而金融业务往往操作复杂,依赖于专人服务。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操作简便。只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理财活动,省时省心,。随着移动终端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作,也贴合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了金融的普及程度。

4、成本低廉。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成本低廉。首先,关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自身建设。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虚拟经济,其平台建立依靠的是互联网技术,所以平台建设的成本只在于招揽人才和开发技术。而传统融资方式,就以间接融资为例。银行进行金融活动依靠的是物理网点,但就网点的建设就是耗时耗力的一件事。除此之外还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进行相关操作,相关技术比起互联网金融难度大的多。仅就平台建设这一项传统融资的成本就大大高于互联网融资。其次,关于授信成本。褚蓬瑜等(2014)的研究显示,阿里小贷完成一笔信贷平均成本在2.3元,而传统银行进行融资则高达2000元左右。造成巨大成本差别的原因主要如下:授信的过程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授信行为前对寻求融资的个人或企业进行考察。互联网金融的考察依托于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这套数据更详细,包含信息广泛,只要进行数据挖掘和整合,系统将自动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级,仅仅依靠电脑就完成了前期考察和信用评级工作,基本实现“全智能化“。而传统融资方式考察既包括对其财务报表的审核,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实地考察。这两者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第二是授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互联网金融平台授信实现智能化,授信过程简单快捷,在网上即可完成。而传统融资方式获取贷款还要经过一系列程序,相比互联网金融显得冗杂的多。第三是授信后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基于前期的数据分析,次贷率相比银行要低得多。资料显示,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而互联网金融代表性企业阿里小贷的不良贷款率为0.87%。对于违约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实现快速冻结相关资产,此外,还会采取在网上公布等方式,从而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而传统银行业的途径基本上是申请诉讼,请求法院冻结资产。而这方面尚没有形成联动性,冻结的周期长,且需要依次冻结,时间空间上都有劣势。总的来说,无论是在融资平台建设还是授信成本方面,传统融资方式的成本都要大大高于互联网金融。

5、技术水平高。

互联网金融以技术为助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势:一是数据挖掘上,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集成,促进信息对称,提高融资效率。二是风险控制上,以先进技术随时监控,减少次贷发生。三是技术支持上,互联网金融正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前提诞生的,因而技术水平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也是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载体。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

为了明确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我们从银行业的三大业务来着手分析。

1、负债业务。

作为银行三大业务之一的负债业务,是银行的资金来源。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的存款被分流了。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买方担心先付款卖方不发货,卖方担心先发货买方不付款。第三方支付的“延迟支付”功能有效缓解了这个矛盾。其工作原理是买方付款,款项截留在三方支付平台,待交易完成,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交付卖方。那么在交易完成的这段时间,就有一笔款项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从而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了资金流,而银行的存款被分流了一部分,流动性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第三方平台还积极开发金融产品,用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比如余额宝,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理财产品。借助支付宝的平台,用户把钱存在余额宝里,不仅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而且资金还可以随时转回,比存款收益多,比理财更安全,如何不能吸引资金?虽说短期内对银行存款造成的影响不大,但仍值得关注。

2、资产业务。

互联网金融除分流银行存款外,更对银行的资产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由于传统银行的利润来源目前还取决于存贷利差,因而触及到资产业务就相当于触及了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传统的信贷过程要经历前期审查,进行授信,后期风险控制及监控这样一个程序。依靠人力完成,往往存在工作量大,周期长,审查严格,后期监管不易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尤其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因而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我国传统融资渠道的一个缺陷所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顺应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无论是前期审查,授信,还是后期风险控制,都在互联网上进行,方便快捷,减少了传统融资方式的中介成本,从而成本也更加低廉,一站式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平台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推动市场由“持有资金占优”向“持有信息占优”转型。但互联网金融主要客户仍然是银行波及不到的中小企业,而大额借贷的大型公司仍是银行占有优势。况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渐严重。只有减少网络安全威胁,互联网金融才能逐步赢得大客户的信赖,这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中间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存贷利差不断缩小,银行业纷纷转型,将业务重心逐渐转移到抢夺中间业务上来。所谓的中间业务,大概包括支付结算,担保,代销理财基金等赋予银行中介职能的金融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冲击可以说是最为巨大的。首先,互联网金融冲击了支付结算。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第三方支付,最早是在网上银行领域冲击了支付业务。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仅仅作为汇集各家银行网络端口的平台,起到一个链接的作用。而随着技术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发了虚拟网关,拥有了延迟支付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三行支付平台快捷支付,绕过了银行的网银端口,从而极大地冲击了银行的线上支付结算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野心不仅如此。近年来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频频传出与大型零售商合作的消息,如近日支付宝与家乐福合作,北京、上海等地门店已实现支付宝结算,最迟2016年实现家乐福全国门店可使用支付宝结算。可见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将触角伸到了线下支付领域。此举短期内对银行线下结算业务影响不大,但根据当下发展趋势,将会削减银行POS机流水,最终形成在支付结算领域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打击。其次,互联网金融冲击了银行的代理业务。银行的代理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各种生活费用的代缴,基金,理财产品的代理等。这部分业务多具有标准化流程,互联网企业通过相关程序设计,使其操作过程简易快捷。省去了银行的人工成本,单笔业务的成本大大降低,手续费低廉,同时也免去了消费者的奔波之苦。现有部分互联网金融构建了金融产品的电子商城,消费者可以像在网上购物一样轻松比对不同金融产品,海量获取产品信息,实现了信息集成化,选择多样化,过程简易化。但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能实现的还是具有标准流程,手续较简便的中间业务。对于需要提供定制服务的复杂金融操作,银行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四、传统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与发展方向

面对互联网金融猛烈地攻势,传统银行业应怎样应对?笔者认为,核心仍在于“扬长避短”。在这里,“避短”不是逃避短处,而是应该迎难而上,笔者在这里将其定义为“避免短处”。

1、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转变发展思想,网上银行业务应不仅作为线下业务的补充,而应该真正作为与线下业务平行的业务新版块,给予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内部机构的改革,采用专人专务,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发和推广。吸收掌握金融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线上业务发展助力。

2、关注客户需求,推动个性化服务发展。

传统的银行业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偏低,始终处在银行本位上,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业应加强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冗余的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真正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另外,对于传统银行业占据优势的定制服务,更应该提高服务质量,保住原有的高质量大客户,再对中小客户徐徐图之,慢慢实现市场拓展。

3、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在原有的近乎垄断的金融业另辟蹊径,根本上在于其看到了原有体系的漏洞,拥有传统银行业不具有的优势。依托现代网络技术,互联网金融获得了传统银行难以接触的数据资料,形成了一整套依托数据的贷前考察和贷后风险控制系统;而传统银行则拥有成熟的一整套业务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目前还鞭长莫及的大客户资料。两者各有所长的前提下可以加强合作,如进行信息的共享,或产品的合作开发等等,以此来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梁璋 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2] 何欢 黄天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4,(25).

[3] 罗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3,(11).

[4] 李雪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探究[J].现代商业.2014,(18).

[5] 袁博 李永刚 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

[6] 朱丽娟 何风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12).

[7] 杨柳明: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研究[J].商.2014,(18).

[8] 张钰 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6).

[9]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10] 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

[11]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

[12] 赵南岳: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与机遇[J].西部金融.2013,(10).

[13] 胥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启示与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4,(4).

[14] 王静: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15] 褚蓬瑜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演进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5).

(责任编辑:王兰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