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企业适度创新问题的研究

2022-06-08

李谧恬 于 俭 王 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根据适度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强化适度创新的理论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主创新;差异性;适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46-02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技术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企业提升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1]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己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国家要求国内企业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未来企业规划的主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进行企业未来的业务拓展和规划。

同时,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引导政策。但是国家对于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条件、创新对不同企业的适用性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大力开展创新活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一、中小企业的创新困境

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引导政策,以此来达到引导企业创新的目的。企业要享受到创新优惠政策,就必须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一旦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国家创新优惠政策,否则,即使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创新活动,也无法享受这些创新优惠政策。

为了达到政策的公平性,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是比较严苛的,在科技人员的比例、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比例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些条件在满足自身的发展情况下是很难再有余力达到的。这就必然制约了这些基础条件差、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据统计,我国千人拥有中小企业约28个,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45个,但是其中80%为平均规模只有2~3人的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停留在家庭经济阶段。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品增值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2]

由于国家的创新型政策存在的缺乏差异化的问题,导致只有那些具有稳定的规模基础,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才有实力并且有能力去开展创新活动。本文认为创新要进行分门别类,并不是所有规模的企业都适合进行创新,对于那些有实力进行创新的企业我们采取鼓励的态度,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暂时的模仿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二、适度创新的特点和重要性

适度创新强调创新要分门别类,在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源累积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拒绝盲目创新,跟风创新。

适度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一)适度性。国家之所以大力发展创新,是因为创新能够带动国家产业升级和发展。但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要注重适度性的原则,拒绝盲目创新,跟风创新,否则创新活动不仅不能带动企业的进步,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差异性。适度创新要求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创新活动。一个企业要想进行创新,那就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创新的结果还是不可控的。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致力于创新所要投入的开支是它们所不能够承担的。只有那些具有稳定的规模基础,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才有实力并且有能力去进行创新。创新必须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有差异化的创新。

(三)延续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会采取模仿的手段进行企业的短期发展。随着企业的知识、现有技术基础设施的积累,创新就会渐渐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延续性是适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

盲目强调创新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创新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一个企业还没有发展壮大时,大量的创新投入不适宜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当企业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这时创新就有了意义。并且,在企业创新中不可能完全抛弃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企业创新要注意掌握适度的原则。适度创新符合我国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注重创新的差异性和延续性,有助于企业采取适宜的手段进行现实的业务拓展,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适度创新的案例研究

从大多数成功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创新是很难一步跨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度创新就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提出的,适度创新更加适合于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用印度制药企业的例子来说明,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够进行创新,并以此来论证适度创新的可行性。

印度的大多数制药企业都处于制药产业链的低端,他们没有自己的优势研发领域和优势产品,不可能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初期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随着原始资本的不断积累,印度制药企业逐渐开始开展一系列的创新研发活动。

正如印度制药企业一样,印度的仿制药企主要采用利用国内宽松的专利环境发展仿制药业务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其次,利用世界市场原料药产业重心的转移和通用名药市场的放大,发展国际合作,成为世界市场中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再次,利用制剂生产车间通过发达国家认证的契机,使通用名药进入规范市场;最后,获专利药的授权仿制、挑战专利药成功、海外收购和建立基地、合同研究和生产服务、发展创新药和生物药仿制,快速成长为综合型国际化制药企业。[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像制药这样的行业,创新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只有进行适度的模仿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开拓出一条道路。创新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需要分门别类依据实际情况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适度创新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

四、推进中小企业适度创新的建议

适度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在实施适度创新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模仿和抄袭,而更偏重于渐进性的模仿创新的过程。在推行适度创新时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正确的创新路径。按照创新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生活中固然存在颠覆性创新的例子,但是渐进性的适度创新与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变化更加匹配。因此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要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度创新必须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循序渐进的,拒绝盲目创新,跟风创新。急功近利,创新大忌。盲目求快,得不偿失。脱离了企业实际情况的盲目创新会严重扼杀企业创新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克星。创新是一场马拉松,着眼于长期战略,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笑到最后。否则,创新注定是南柯一梦。

(三)加强对外学习。适度创新并不是让那些创新基础薄弱的企业放弃创新,而是强调企业创新的循序渐进。在企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阶段,企业应该加强对外界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外部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Damanpour F,Walker R M,Avellaneda C N.Combinative effects of innovation typ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4):650—675.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3] 徐树明.印度仿制药企业“野蛮”成长[N].医药经济报,2006.

(责任编辑:赵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