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理护理对降低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

2022-06-08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降低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站首次献血的1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献血依从性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献血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减轻首次献血者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提高献血依从性和首次献血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 首次献血者 献血反应 影响

首次献血者是重要的无偿献血人群,动员、保留使其成为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充足血液的重要保证。但相关统计发现首次献血时,献血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重复献血者,这使得一些首次献血者不愿或不敢再次献血,从而影响了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发展。在实际献血过程中,很多献血者会因为情绪紧张等因素导致发生献血反应,从而影响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血液质量。献血反应是指献血环境、献血者心理、生理或医务人员的操作技巧、工作态度等因素引起的以局部或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本站制定了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加强了对献血者献血前、中、后的护理,以减少其献血反应[1-2]。为进一步论证心理护理对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站首次献血的1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献血依从性评分,以及两组的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探析了心理护理对降低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站首次献血的1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献血者年龄为18~55周岁,平均(29.25±4.36)岁,对照组献血者年龄为18~50周岁,平均(29.21±4.22)岁。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①采血前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提供温湿度适宜、安全、舒适、整洁的献血环境,配有温馨的图文并茂的献血氛围的布置。医务人员全面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生理状况,询问献血者的睡眠、饮食情况,杜绝空腹献血,并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严格对献血者进行体检、检验初筛。要保持着装整洁、仪容端庄,佩戴工作牌,以热情、亲切的微笑、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献血者普及献血相关知识,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耐心聆听献血者的担忧并解答献血者的疑惑,用宣传折页或者让有过献血经历的志愿者以身示教,让献血者充分了解并接受。尽量用鼓励、解释、安慰的语言对献血者进行心理辅导,尽可能消除他们的担忧和顾虑,使他们积极配合采血干预。②献血中的心理护理:采血人员对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要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以指导献血者献血过程中进行配合,并根据献血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选择合理的话题与献血者交流,尽可能地消除献血者的心理障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感。采血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采血人员的穿刺技能应熟练掌握,避免反复穿刺所造成的剧烈疼痛,让整个献血过程在轻松愉快中完成。③献血后的心理护理:采血结束后,现场有专业的巡回人员提供细节护理,包括对献血者状态的观察、心理疏导、解答献血后相关政策待遇、提供热饮料、叮嘱注意事项等。指导献血者用食指、中指同时按压10 min以上,待主诉身体无任何不适后领取无偿献血证方可离开,并为其提供献血咨询电话,方便接受献血者反馈。献血后1周内,完成电话随访,了解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和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恐惧心理评分(采取数字量表评估,0~10分,分值越低恐惧程度越轻)、焦虑自评量表评分(20~80分,越低越好)、献血依从性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并比较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献血反应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反应: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应停止采血,调整采血椅,放低头部,缓解后提供适量热饮料;中度反应: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皮肤湿冷、呕吐、恶心、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采血,保持头低脚高位,解开衣领,安排专人负责护理;重度反应:献血者出现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意识丧失、抽搐、晕厥、脑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采血,保持头低脚高位,解开衣领,安排专人负责护理,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献血反应症状缓解后,医护人员对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给予恢复评价,做好心理疏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献血依从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献血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且实验组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献血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献血依从性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恐惧心理 焦虑自评量表 献血依从性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50 6.21±1.22 1.56±0.11 66.21±1.22 31.56±0.12 89.13±3.28 92.56±3.42
对照组 50 6.22±1.25 2.78±0.32 66.24±1.25 42.45±0.34 89.26±3.18 95.45±3.12
t 0.040 25.494 0.121 213.57 0.201 4.414
P 0.968 0.000 0.904 0.000 0.841 0.000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献血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50 4 4 3 11(22.00)
实验组 50 1 1 0 2(4.00)
x2 6.456
P 0.01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已经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认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给大多数患者和卫生工作者带来了好处[3]。在献血护理方面,各血站也完善加强了对献血者的护理措施,并纳入心理护理内容。通过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献血者因紧张、恐惧等情绪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献血反应,给献血者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4]。心理护理可以为献血者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通过语言沟通和鼓励,可以避免主观情绪对献血安全的不利影响。此外,环境也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因此,血站应按照《血站管理办法》制定“献血场所配置要求”,除了要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血站消毒卫生规范》等要求,还要考虑有保护献血者隐私的设施,布局合理,以提高献血者的安全感[5]。献血后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让献血者掌握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避免献血后出现献血反应[6]。
因首次献血者缺乏全面了解无偿献血知识,恐惧、紧张、焦虑等因素增加了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首先是献血前护理。采血护士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要有敏感的观察力,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首次献血者在献血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其次是献血中的护理。时刻观察献血者的表情,采血全过程的交流沟通,尽可能分散其注意力,及时发现发生献血反应。最后是献血后护理。其关键是通过交流了解献血者的心理需求,并告知献血后的一些优惠政策,用真诚鼓励的语言感谢献血者,给献血者留下满意的体验[7]。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献血者的恐惧心理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献血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献血过程中产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献血者的心理障碍。献血环境拥挤嘈杂,等待献血时间过长,让献血者对献血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增加了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安慰献血者,从而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8-9]。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在献血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首次献血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用最专业的心理知识,最和蔼可亲的态度,最规范的操作技能接待每一位献血者。让献血者能在轻松、愉快、安全的环境中接受采血,改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献血反应的概率[10]。
综上所述,首次献血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减轻首次献血者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降低献血反应,提高献血依从性和首次献血者的满意度。让他们成为一支固定、安全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

参考文献
[1]罗映霞,孙爱农,陈前英,等.综合护理对首次献血者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24):3212-3213.
[2]刘开创,曾德志.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焦虑状况的回归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6):522-524.
[3]叶美兰,李彩莲.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1):194-196.
[4]纪斌,张亚琴.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7):149-150.
[5]钟春月,柯捷.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8):150+153.
[6]成枫.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对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3):136-138.
[7]陈琳.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31+35.
[8]何锐洪.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627-628.
[9]刘仁芳.心理护理对避免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42-243.
[10]杜丽莉,魏延民.人性化护理在首次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5(1):88-8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