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内热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及血清SP和TNF-α水平的影响

2022-06-08

  摘    要:目的 评价内热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及其对P物质(S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内热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血清SP、TNF-α水平。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VAS、ODI、SAS评分及血清S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结论 内热针联合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同时可下调血清SP和TNF-α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热针 体外冲击波 腰背肌筋膜炎 P物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腰背部肌筋膜炎也称之为功能性腰痛、腰肌劳损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其主要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等软组织,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多与受风、寒、湿和病灶感染有关,而后者多在损伤、劳损、退变后发生[2]。临床患者多因腰肌筋膜炎行针灸、理疗、痛点阻滞、针刀、臭氧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治疗,虽可使病情得到缓解,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易复发,给患者的经济和精神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痛苦。因此,探讨疗效作用确切、接受度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内热针联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治疗的方式,与单纯行冲击波方法对比,观察其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疼痛科收治的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所有被纳入患者均签署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1.2 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2)近期未服用相关药物及行其他治疗方法。(3)年龄在30~70岁之间。(4)患者意识清楚,自愿签署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者。(2)局部皮肤感染、破溃、缺损者。(3)月经期、妊娠或贫血衰弱者。(4)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结核等病因致腰背部疼痛者。(5)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6)精神障碍、意识不清、不配合治疗者。(7)晕针患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该组接受单纯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采用瑞士Storz公司MP-100型冲击波治疗仪,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耐受程度选择2.0~3.0 bar强度之间的气压,设定工作频率10~12 Hz之间,每个病变部位点冲击治疗次数不超过400次,1次/周,持续4周。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内热针。患者取俯卧位,提前标记好腰背部压痛点,消毒、铺巾。以L1~S1为例,在椎旁、椎间小关节、横突、竖脊肌、骶脊肌、腰方肌、下后锯肌、背阔肌、腰背筋膜等附着处布针,分别旁开2 cm和4 cm行内外布阵。采取适当角度进针直至骨面,但不必刻意追求是否抵达骨面,小幅度抽提针体,患者诉有酸胀感。连接外口导热装置,设置内热针治疗仪温度42℃,治疗时间20 min,1次/周,持续4周。
  1.6 观察指标
  (1)两组VAS评分:画1条10 cm粗直线,等分刻度,0分标注“无痛”,10分标注“最剧烈的疼痛”,根据患者所感受的疼痛程度,画出直线上的评分所在位置,数字越高代表疼痛强度越大,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测评。(2)两组腰部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包括患者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生活等方面,最高50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3)两组下腰痛功能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由腰腿痛麻木程度、椎旁压痛、肌力、放射痛、弯腰提重物、行走距离、卧床时间等组成,总分29分,差:10~15分,中:16~24分,良:25~29分,优。(4)患者因疼痛所感焦虑情况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5)两组血清P物质(S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约3 m L,于10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置于-80℃冰箱备测,在治疗前及4周治疗后采用ELISA法检测。(6)疗效标准采用JOA评分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29-治疗前评分)×100.00%。优:≥75%,良:50%~74%,中:25%~49%,差:≤24%,总有效率=优+良+中。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和SAS评分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VA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和S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ODI和JOA评分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JOA评分显着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ODI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ODI和JOA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清SP和TNF-α水平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SP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SP和TNF-α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JOA总有效率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JOA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率比较[n(%)]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筋膜的无菌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通常缓慢发病,腰背部酸痛,病程反复延长,阴雨天气或劳动之后酸痛常常会加重,可引起对应区域的肌肉痉挛、皮肤麻木,对症保守治疗是该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内热针疗法是将特制针具依据治疗需要,刺于人体腧穴和肌肉中,并根据患者病情将加热针具调至不同温度、时间的一种医疗技术[3]。与以往的只有针尖发热的内热针不同,该次采用的内热针的发热材料是在针体内部,从而使针尖到针体均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控制在38~60℃之间,一般治疗调节在42℃左右,持续加热20 min。热针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4],促进肌细胞的再生和再血管化,改善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5],此外,内热针还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发散式冲击波目前已广泛用于疼痛医学领域,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在疼痛患者群体中接受度较高,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比较支持应力作用及空化作用原理[6]。它具有促进局部受损组织的修复、炎症的消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痉挛变性肌肉等作用[7],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武欢等[8]对60例寒湿腰痛患者行内热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对患者JOA、VAS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行内热针治疗后患者JOA评分(19.39±2.15)分、VAS评分(0.95±1.06)分和中医症状体征积分(3.39±4.18)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高于对照组JOA评分(15.26±2.38)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18±2.12)分和中医症状体征积分(9.52±3.92)分,指出内热针与温针灸相比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各项功能,且更为安全、环保。张东平等[9]对2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内热针治疗,与对照组行常规针刺疗法比较,治疗2周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两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提示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的效果突出,该研究结果发现,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VAS(2.40±0.82)分、ODI (11.60±4.29)分、SAS (42.0±1.81)分,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评分,分别为(4.25±0.72)分、(15.80±2.48)分、(47.60±2.44)分,表明内热针联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所致疼痛有确切的疗效,且比单一使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改善作用更明显。数据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25.65±1.47)分较对照组(21.75±2.63)分明显增高,且疼痛改善率(96%)也较对照组(80%)增高,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内热针联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可以促进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背痛疾病的好转,缓解疼痛,促进下腰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患者疼痛的发生与P物质(SP)密切相关,SP在体内广泛分布[10],作为一种神经肽,其含量会随着疼痛的产生而相应的增高,在伤害性初级传入神经纤维末梢中结合突触后神经元受体,从而传递伤害性信息。SP在活化时能促进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等释放,这些炎性因子反过来又会加剧疼痛的发展,最终产生持续性疼痛[11]。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血清SP (599.15±29.16)pg/m L及TNF-α(332.05±27.35)ng/L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SP及TNF-α含量分别为(652.45±32.29)pg/m L、(464.30±38.19)ng/L,表明内热针联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能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症的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内热针联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且能够降低血清SP及TNF-α的水平,为临床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提供新的思路。但该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病例数较少,二是随访时间及次数较短,这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家胜.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52-56.
  [2] Pavelka K,Jarosova H,Sleglova O,et al.Chronic Low Back Pain:Current Pharmacotherapeutic Therapies and a New Biological Approach[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9,8(5):246-252.
  [3]张红.肌肉内热针治疗尿酸盐诱导的关节炎及中医“左病右治”脊髓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6.
  [4]罗明才.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140-141.
  [5]张润年,张斌,李莲雄,等.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慢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J].中医临床研究,2010,2(5):83-84.
  [6]刘娜,吴大胜.手动脉冲射频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1):871-873.
  [7]刘彧吴,刘水涛,赵喆,等.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5,11(5):18-20.
  [8]武欢,金玮,周玉梅,等.内热针治疗寒湿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3):82-85.
  [9]张东平,钱向东,邓海燕.内热式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28(15):35-38.
  [10] Shi P,Chen EY,Cs-Szabo G,et al.Biglycan Inhibits Capsaicin-Induced Substance P Release by Cultured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6,95(9):841-845.
  [11]习亮,梁伟,张永峰.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物质作用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25(44):51-5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